感染性心内膜炎并多处活动性赘生物一例

2015-02-09 18:55 来源:丁香园 作者:iang
字体大小
- | +

感染性心内膜炎为心脏内膜表面的微生物感染,伴赘生物形成。赘生物为大小不等、形状不一的血小板和纤维素团块,含有大量微生物和少量炎症细胞。瓣膜为最常受累部位,但感染也可发生在间隔缺损部位、腱索或心壁内膜。近期,日本和歌山县立医科大学的Shiono博士等在European Heart Journal上报道了一例感染性心内膜炎多处活动性赘生物的病例。

患者,女,66岁,因“发热伴意识模糊(持续时间不详)”入院。入院查体:体温38.5℃,心尖部全收缩期3/6级杂音。实验室检查结果提示白细胞14000/uL,C反应蛋白6.94mg/dL。

超声心动图检查提示二尖瓣赘生物附着伴二尖瓣中度返流(图A和B)以及粘附于左室壁的多个活动性赘生物(图C和D)。脑部MRI检查提示双侧多处脑梗塞。

血培养分离出金黄色葡萄球菌,考虑诊断为左室感染性心内膜炎。予静脉注射抗生素(头孢唑林2g,q8h和庆大霉素60mg,q12h)治疗。治疗后炎症标志物水平下降,5天后再次血培养未分离出金黄色葡萄球菌(起始治疗5天内连续两次培养出金葡菌)。

系列超声心动图检查提示左室壁活动性赘生物尺寸和数量之间减少,并于3周后消失(图E和F),但二尖瓣赘生物仍旧存在。脑梗塞病情稳定后,患者行二尖瓣瓣膜成形术。手术发现只有二尖瓣后叶附着赘生物,左心室内膜呈乳白色并有水肿,但无赘生物结构。组织学检查提示二尖瓣中性粒细胞浸润,左心室内膜淋巴细胞浸润,组织细菌培养呈阴性。

捕获4.JPG
图:入院及治疗3周后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

鉴于上述检查结果,患者二尖瓣和左室壁附着赘生物病因可能不同,前者为感染性心内膜炎,后者为非细菌性心内膜炎。患者术后27天出院。

感染性心内膜炎可导致细菌性和非细菌性赘生物形成,经有效抗生素治疗后,感染性赘生物尺寸减小,细菌消失。非细菌性赘生物物消失可能与炎症反应控制有关。

查看信源地址

编辑: shenliang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