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国家心血管病中心阜外医院郑哲研究团队开展的一项关于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简称搭桥手术)后长期服用β受体阻滞剂治疗效果的大规模观察性研究近日先期在线发表于国际心血管领域的顶级杂志《循环》。研究发现,搭桥手术后坚持服用β受体阻滞剂能够有效降低远期死亡率和不良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肯定了β受体阻滞剂冠心病再血管化治疗后作为二级预防药物的有效性。
近年来,β受体阻滞剂的疗效和地位问题在心血管疾病治疗领域引发了前所未有的争议。包括2014年美国JNC8、ASH/ISH指南等在内的欧美指南均不再将β受体阻滞剂作为高血压一线治疗药物。美国心脏病学院的专家声明也指出非心脏手术术前的β受体阻滞剂治疗效果有待深入评价。国际知名的REACH等多项研究相继显示对于稳定冠心病患者β受体阻滞剂并不能让患者获益。更有学者提出,β受体阻滞剂不应再作为搭桥手术的质量控制指标。在此背景下,该项研究的发表为国际上β受体阻滞剂的临床应用提供了第一手的客观证据和参考。
研究由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资助,首次系统性评价了搭桥手术后不同β受体阻滞剂治疗方式对临床预后的影响,开创性地将医生医嘱表现和患者依从性进行了综合衡量。考虑到心梗病史对β受体阻滞剂疗效的影响,研究者将5926例在阜外医院接受了单纯搭桥的患者分成了既往心梗组和非心梗组,并对所有患者进行了术后1年用药情况的跟踪随访评价,根据患者接受β受体阻滞剂的情况分为持续用药组、间断用药组和从未用药组。在用药评价结束后为期3年的临床随访中,从未或间断使用β受体阻滞剂的患者全因死亡和不良心脑血管事件的风险显著高于坚持用药的患者,而这一结果并未明显受到术前心梗病史的影响。系列亚组及敏感性分析结果均得到了一致的结论,即术后长期β受体阻滞剂治疗能为搭桥患者带来生存获益。
“研究结果提示在我们国家仅有一半的患者在搭桥术后1年中持续接受β受体阻滞剂治疗,远低于美国等发达国家,这一现状为我们开展这项研究提供了独一无二的临床资源”论文第一作者,阜外医院心血管外科的张恒博士强调,“一方面只有70%的患者出院带药中具有β受体阻滞剂,对外科医生来说医疗质量的提高仍具有较大空间;另一方面,出院时开具了β受体阻滞剂的患者中有近30%在术后1年里停药,反映出患者依从性有待巩固和加强。”
冠心病再血管化后的二级预防药物治疗对患者远期生存和生活质量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数据显示,美国每年接受冠脉再血管化治疗的患者超过百万;我国搭桥手术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手术量达每年4万例,2014年我国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突破50万例。郑哲教授表示:“这无疑是国内冠心病二级预防治疗领域取得的重大学术成果,并为了解我国搭桥手术后二级预防现状提供了难能可贵的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