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入治疗CTO:审慎上的精细

2011-09-17 00:00 来源:医师报 作者:
字体大小
- | +

                                                    

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TO)一直是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难点。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傅国胜教授为现场带来自己在治疗CTO病变时的六点临床启示。

认真读片

冠状动脉的解剖特征决定了CTO开通成功率,不同的解剖特征决定不同的术式和器械的选择。有时临床很难判断闭塞端到底是来自于哪支血管,这时应认真读片,逐帧回放,多投照位分析,去除干扰影像,推测血管行走路线,以此来掌握病变节段闭塞时间、闭塞段长度、闭塞段血管的形态、闭塞血管附近是否存在分支血管以及是否形成桥侧支血管,这些因素是提高CTO开通成功率的重要前提。

正确备器械、选器械

指引导管的选择基本原则:同轴性与支撑力好。目前逆行导丝技术仍然是CTO的首选策略。需要强调,微导管在导丝技术中非常重要,它不仅可以增强支撑力,增强可操作性,便于将需要的导丝塑型送到病变处,而且方便更换导丝,头端注射,还可判读正假腔。

小心尝试,精细操作

CTO病变技术难度大,需要术者有丰富的经验和耐心,了解血管走行,多投照位评估,正确选择器械。在此基础上小心尝试,精细操作,切不可不蛮进。

正确运用导丝

“滑”技术导丝一定同时使用微导管,恰当使用力量,以反复进退尝试为基本操作技术。“钻”技术导丝,在长病变时也应该使用微导管作为辅助,顺时针-逆时针旋转导丝,并给予一定的力量。“穿刺” 技术导丝一定要找准方向,给予一定的力量,导丝旋转主要为调整方向,而不是为前进导丝。“综合型” 技术导丝,穿和钻并用,感觉导丝最重要。

操作从简单到复杂

从简单到复杂,在不增加患者危险的前提下,努力尝试,不断总结新的试验。

审慎但不轻易放弃

有的CTO看似比较复杂,感觉不可能成功,这时也不要轻意主观判断,在周密考虑以上原则的基础上,有时会“柳暗花明”,因此不要轻言放弃。

编辑: 马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