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护理
(1)氧疗:低流量持续给氧,包括鼻导管吸氧(氧流量一般为 2 - 4 L/min)、面罩吸氧、无创正压通气吸氧等。
(2)休息与体位:让患者取高枕卧位或半卧位休息。下肢水肿无明显呼吸困难者,可抬高下肢。
(3)饮食:给予低盐清淡易消化饮食,少食多餐。限制钠盐摄入,以少于 5 g/d 为宜。
(4)皮肤护理:定时协助或指导患者变换体位。因心衰患者常因呼吸困难而被迫采取半卧位或端坐位,骶尾部最易发生压疮,可用减压敷料保护局部皮肤。
(5)活动
每日进行适量的活动,开始在室内活动,逐渐到病房内活动,循序渐进,以不引起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呼吸困难、疲乏不适为宜。
心功能 I 级:不限制一般体力活动,适当参加体育锻炼,避免剧烈运动;
心功能 II 级:适当限制体力活动,可适当做一些轻体力劳动或家务劳动;
心功能 III 级:严格限制一般体力劳动,以卧床休息为主,鼓励患者日常生活自理;
心功能 IV 级:绝对卧床休息,日常生活由他人照顾。
长期卧床易发生静脉血栓形成甚至肺栓塞,患者在绝对卧床期间应进行被动或主动运动,如四肢屈伸运动、翻身,每天温水泡足及局部按摩,以促进血液循环。
病情观察
(1)记录液体出入量:严格记录 24 小时液体出入量,摄人量包栝由口摄人、静脉输液,排出量包括尿量、呕吐物与引流液。
(2)控制输液速度和总量:患者 24 小时内输液总量控制在 1500 ml 内为宜,输液速度 20 ~ 30 滴/min,输液量不可过多,防止发生急性肺水肿。
(3)潜在并发症:洋地黄中毒
1)预防洋地黄中毒:
使用洋地黄前,应先测心率,如心率 < 60 次/min 或出现室性早搏,应暂缓给药并及时通知医生。由于洋地黄治疗量和中毒量接近,而且不同个体对洋地黄的反应有差异,使用时应注意观察有无恶心、呕吐、食欲不振或头昏、头痛、嗜睡、视力模糊、黄视等。与奎尼丁、胺碘酮、维拉帕米、阿司匹林等药物合用,可增加中毒机会,在给药前应询问有无上述药物及洋地黄用药史。
2)洋地黄中毒表现:洋地黄中毒最重要的反应是各类心律失常,最常见的为室性期前收缩,多呈二联律或三联律,其他如房性期前收缩、心房颤动、房室传导阻滞等。
3)洋地黄中毒处理:立即停用洋地黄;低血钾者可口服或静脉补钾,停用排钾利尿剂;纠正心律失常:快速性心律失常可用利多卡因或苯妥英钠,一般禁用电复律,因易致心室颤动;有传导阻滞及缓慢性心律失常者可用阿托品静注或安置临时心脏起搏器。
用药护理
(1)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主要不良反应包括干咳、低血压和头晕等。用药期间需监测血压、血钾水平和肾功能,避免体位突然改变。若病人出现不能耐受的咳嗽或血管神经性水肿应停止用药。
(2)β 受体阻滞剂:主要不良反应有液体潴留(表现为体重增加)、心衰恶化、心动过缓和低血压等,应注意监测心率和血压,当病人心率低于 50 次/min 或低血压时,应停止用药并及时报告医生。
(2)利尿剂:使用利尿剂时记录尿量,观察有无低血钾、低血压和少尿等表现。需注意的是,非紧急情况下,利尿剂应用时间宜选择日间,避免夜间排尿过频而影响病人休息。袢利尿剂和噻嗪类利尿剂主要不良反应是低钾血症,易诱发心律失常或洋地黄中毒,故应监测血钾。
(3)洋地黄类:使用洋地黄类药物时要注意观察心电图的变化,可及早发现洋地黄中毒表现。若患者漏服地高辛,则再次服药时不要补服,以免剂量增加而至中毒。
(4)血管扩张剂:应用血管扩张剂时注意监测血压。应用硝普钠时应避光,每 4 ~ 6 小时更换药物一次,以免影响疗效。同时监测血压变化,防止低血压的发生。
健康指导
(1)用药指导
输注药物时,告知患者不可随意调节滴速;告知患者及家属所服药物名称、剂量、用法、作用与不良反应;指导患者按时用药,不可随意停药或减量,以防疾病复发或加重,也不可随意加量,以防药物中毒;告知患者洋地黄中毒的相关症状,每次服药前应先数脉搏,若脉搏 < 60 次/min 或出现其他心律失常时应暂停服药,及时就诊。
(2)饮食指导:饮食宜低盐、清淡、易消化、富营养,每餐不宜过饱。
(3)功能锻炼:根据心功能分级适当进行活动,心功能一级限制体力活动;心功能二级应增加休息,可从事日常活动;心功能三级限制活动,增加卧床休息时间;心功能四级应绝对卧床休息。病情好转后,逐渐增加活动量,以不出现症状为原则。
(4)改善生活方式:控制血压、血糖、降脂、戒酒,肥胖者应减肥。
(5)避免诱发因素:如感染(尤其是呼吸道感染)、过度劳累、情绪激动、输液过快过多等。育龄妇女应在医师指导下决定是否可以妊娠与自然分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