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新的主动脉狭窄分级法的研究发现,过去认为中度的主动脉狭窄的一些无症状患者,实际上预后不佳。
比利时列日大学的Patrizio Lancellotti 博士,对heartwire讲到,“我们需要依照瓣孔面积、压力梯度和血流量对主动脉狭窄进行分类。”
Lancellotti等使用经胸超声心动图和B型利钠肽测试评估了150位运动试验结果正常的无症状主动脉狭窄的患者。根据左室血流量和主动脉瓣压力梯度将患者分为四组。血流正常和血流低的分界值为35 mL/m2,高压力梯度和低压力梯度的界值为40mmHg。
Lancellotti对heartwire解释说,依照目前指南,主动脉瓣低血流量和低压力梯度被认为是中度狭窄,但是研究显示具有低流量和低压力梯度的患者比那些显著的低流量/高压力梯度组患者的预后差。
在随后的一项评论中,瑞典乌普萨拉大学的Frank Flachskampf and Mohammad Kavianipour博士解释道,“Lancellotti等的研究再度强调利用密切的随访(6至12个月)以及大量使用的运动试验来证实患者无症状,并且寻求更完善的(方法)评估主动脉狭窄的严重程度,而不仅仅是通过平均压力梯度和峰值梯度及射血份数(评估)。”
不只是“中度”狭窄
在该研究中,对于正常血流和低压力梯度的患者,两年的无心脏事件生存率是83%;正常血流和高压力梯度的患者,两年的无心脏事件生存率是44%;低血流量和低压力梯度的患者,两年的无心脏事件生存率是27%(p<0.0001)。多变量分析显示低流量/低压力梯度患者可能发生心脏事件是正常血流量/高压力梯度患者的5.26倍(p=0.046)。
“低血流量/低压力梯度患者仅占研究人群的7%,这一点非常重要。” Lancellotti说,“我们不能误诊,因为如果我们误诊,当我们面对患者时,我们将要面对告知患者‘好的,这不重要,这是一个中度狭窄’的问题。”早期的研究证明低血流量/低压力梯度患者比正常流量和高压力梯度患者较少需要手术,但是,最重要的是要认识到这个问题,我们不能否认为这些无症状患者手术治疗。我们也不能否认密切随访,因为他们的预后一定受影响。”
在该研究中,即使主动脉瓣口面积小于1cm2的低血流量/低压力梯度患者,也有储备的左室射血分数。这些所谓的“反常的”低流量主动脉狭窄的患者也趋向于更显著的左室向心性重塑,左心室腔更小,增加了左室后负荷,心内膜下心肌梗塞,“预后不佳。”“这些发现提示患者很可能进入疾病的晚期。”他们说。
然而,正常血流和低压力梯度的患者的BNP显著低于那些低血流量/高压力梯度和低血流量/低压力梯度的患者。这项结果强调风险评分可能不能预测个体化患者的实际的风险。Lancellotti等提到。这项发现可能与BNP生成的耗竭,较高的BNP清除率,或者续发于左室壁压力降低BNP释放较少相关。
识别有风险的患者
Lancellotti说团队的下一目标是找到一种方法用来利用运动超声心动图的数据确定具有低血流量的患者短期内心血管事件增加的风险。超声是更恰当的一种方法,或许比BNP、longitudinal function,和左室大小更能预测预后。
Flachskampf and Kavianipour补充说,如果证实了(上述运动超声心动图的评估价值),低血流量/低压力梯度的患者或许应该进一步评价左室纵向的功能及BNP。至今,任然没有确切的界值清楚地指导可能的瓣膜置换术,但是如该例研究有助于(医生)作出个体化的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