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注射MicroRNAs可诱导心肌损伤后的疤痕组织转化为心肌细胞

2012-05-07 10:04 来源:丁香园 作者:shmmuzhangh
字体大小
- | +

日前,北卡罗来纳州杜克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心肌注射MicroRNAs,成功地诱导心肌损伤后的疤痕组织转化为心肌细胞。

作者表示,MicroRNAs是一种全新的组织再生方式,与干细胞相比,具有多处潜在优势。

该研究发表在2012年4月26日的最新一期Circulation Research杂志。研究是在小鼠进行的体外实验,本质上仍属于原始的概念验证研究。但该研究与心肌梗死病人的治疗密切相关。

杜克大学的另一位研究专家DrMariaMirotsou述评道:目前看来,心肌梗死的最大后果之一即是损伤的不可逆转性。心肌梗死后,心肌细胞死亡,成纤维细胞活化并分泌胶原,最终形成疤痕组织。成纤维细胞取代了充满活力的心肌细胞,不能跳动也不能收缩。

Mirotsou认为:尽管干细胞为再生心肌细胞带来了些许希望,但怎样高效地定向转移干细胞至心肌组织仍是巨大的挑战。心肌注射MicroRNAs则是一种新的全然不同的方式。

细胞基因重新编程(去分化和再分化)

她解释道:microRNAs是一种小的寡聚核苷酸链,能够调节细胞内数百种基因的表达。研究者综合采用了四种心肌特异性的microRNAs,来刺激细胞表达心肌细胞特异性蛋白。“我们有效地重新控制了细胞蛋白表达,使成纤维细胞转化为心肌细胞。”

Mirotsou和同事们采用了心肌局部注射病毒包被的microRNAs的技术手段。她说:“从原理上讲,这种方法比较合适。但我们将来也会试验其他的技术方法,以增加microRNAs治疗的可行性。”

实验采用的是基因工程小鼠,小鼠的成纤维细胞会自发红色荧光。“我们发现,microRNAs注射数星期后,部分心肌细胞也会自发红色荧光。这些心肌细胞应该是此前的成纤维细胞。”研究者在论文中写道,这些红色荧光心肌细胞,功能上与正常心肌细胞十分相似,都表达L-型钙离子通道蛋白,并会出现自发性胞内钙离子震荡和表现出收缩功能。

论文高级作者DrVictorDzau在杜克大学举办的信息发布会上表示:“这是一项意义重大的研究发现,具有治疗意义。如果能在心脏上成功,那么在脑、肾及其他器官上也会成功。”

与基因工程和干细胞移植相比,microRNAs不导致遗传信息改变,也不违反伦理学原则,具有明显的优势。

Mirotsou强调道:这项研究仍然属于早期研究。“我们不知道microRNAs注射成功转化了多少心肌细胞,也不清楚临床意义的心肌功能恢复需要多少心肌细胞。该研究尽管是一个巨大的突破,但仍然距临床应用十分遥远。如果在后续的更高级动物实验和临床试验中,能够重复该实验结果,该治疗技术也许会在十年内变得现实可行。”

查看信源地址

编辑: yanyingchuan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