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F-NaFPET/CT检查可提高冠脉钙化积分判定斑块危险性的能力

2012-05-11 14:42 来源:丁香园 作者:hahayangzhirui
字体大小
- | +

2012年4月25日发表在《美国心脏病学学会杂志》上的一项最新研究显示,18F-NaFPET/CT检查可以检出代谢活跃的斑块,从而提高冠脉钙化积分判定斑块危险性的能力。

“钙化积分让我们能够有效地判断斑块的危险性,但我们仅凭这种方法仍旧不能判断钙化斑块是何时形成的”,该文第一作者DrMarcDweck博士(来自苏格兰爱丁堡大学)告诉heartwire网站,“通过冠脉18F-NaF摄取量的测定我们可以了解同时期冠脉钙化活动的情况,这样,借助这种方法和常规钙化积分,我们就能发现那些代谢活跃的斑块并更好地评估其危险性了。”实验中,Dweck及其同事招募了119名患有或未患主动脉瓣疾病的志愿者,并分别利用18F-NaF和18F-FDG标记的PET/CT测定了他们的冠脉钙化积分,将钙化积分测定结果为0的志愿者作为动脉粥样硬化并钙化组的对照组。

结果显示,约40%钙化积分大于1000的研究对象18F-NaF摄取量正常,但与对照组相比,患有冠脉粥样硬化的106名患者18F-NaF的活度仍旧较高(1.64maxTBRvs.1.23maxTBR;p=0.003),并与钙化积分有相关性(r=0.652,p<0.001)。实验同时发现,冠脉18F-NaF活度增加的40名患者有更高的早期心血管事件发生率(p=0.016),更高的心绞痛发生率(p=0.023),以及更高的弗雷汉姆风险评分(p=0.011)。

然而与对照组相比,动脉粥样硬化组18F-FDG的冠脉摄取量并未增加(p=0.498)。Dweck认为,该示踪剂实验结果并不让人满意的主要原因是,尽管严格限制了研究对象的饮食,他们的心肌细胞仍然会大量摄取18F-FDG。在进行18F-FDGPET/CT扫描前24小时,研究对象就被要求只摄入无糖高脂饮食,以便将他们心脏由糖代谢模式转变为游离脂肪酸代谢模式,从而抑制心肌细胞摄取18F-FDG。然而在半数以上的受检冠脉区域中,心肌细胞的摄取仍会干扰18F-FDG的测定活度,最终使测定结果存在误差。他还指出,“我们认为,18F-FDG吸收的非特异性很可能会阻碍它的使用前景,相比之下,18F-NaF不会被心肌细胞摄取,能让实验的分析计算更加直接简便,而且18F-NaF可以被96%的冠脉受检区域摄取,实验可重复性也非常好(可靠性达0.99)。”

Dweck认为该项研究中最有趣的问题是冠脉钙化的机制到底是什么,有人认为是机体对亚临床斑块破裂或斑块坏死部位炎症反应的一种自我修复,如果该假说正确的话,18F-NaFPET就可以作为非侵入性高危险斑块筛检方法了,这样病人也就能早一点接受药物治疗或冠脉介入治疗了。

该研究计划下一步找出使18F-NaF摄取增加的斑块的特征,所以Dweck团队最近利用CT冠脉造影和组织血管内超声对稳定性及不稳定性冠脉疾病患者进行了更进一步研究。

在一篇相关论文中,RichardTGeorge博士(来自巴尔的摩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称,“冠脉钙化是一个类似骨形成的动态过程…而且,18F-NaF是利用PET/CT检查骨形成、骨重构相关疾病时一种非常有效的造影剂。”他在论文中写道,“尽管CT平扫能发现冠脉钙化,但它不能识别活动的钙化斑块,而18F-NaFPET将让这成为可能”,Dweck及其团队的研究正是“证实18F-NaFPET冠脉成像可能性的第一步,该技术为利用非侵入性手段研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理过程提供了保障。而且随着进一步的研究,它可能成为斑块进展的早期标识,并用于下一步研究消除斑块和减少心血管事件新疗法的临床试验中。”

查看信源地址

编辑: yanyingchuan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