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体成形术时最佳的骨水泥注射剂量为椎体体积的1/4左右

2012-06-07 14:41 来源:丁香园 作者:紫川秀第二
字体大小
- | +

椎体成形术自80年代问世以来,由于其治疗的微创化,局麻下即可完成,大多老年人均能耐受的优点使其作为老年人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的一种重要的治疗措施,目前的应用已经非常广泛,但对于椎体成形术(PVP)治疗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OVCF)后缓解患者疼痛的机制目前尚不清楚,大部分学者认为其作用机制和灌注骨水泥后骨折椎体微动稳定性的维持,防止骨折椎体进一步塌陷,骨水泥的热性和化学性神经杀伤作用等几个因素相关。

按照其疼痛缓解机制,可以想象的是骨水泥的填充量和疼痛的缓解程度一定存在一定的相互关系,但目前尚缺乏大量相关报道,即使目前存在的有限报道,两者之间的关系也不是十分明确。

为进一步明确骨水泥注射剂量和疼痛缓解程度之间的关系,来自leiden 大学的研究者进行了相关研究。选取2002年8月-2009年10月间住院的106个行PVP治疗的OVCF病人,治疗节段共196个,对病人的腰背部疼痛情况进行持续随访。随访指标包括术前,术后1周,术后1月,术后3月,术后12月患者腰背部疼痛及新发椎体骨折情况。将随访病人的疼痛分为治疗有反应(术后腰背部疼痛<6分)和无反应者(术后腰背部疼痛>6分)。

随访结果显示约有27.3%病人没有获得满意的效果(表1),术后评分较高(图1),对这些反应较差的病人而言,其骨水泥注射剂量占椎体体积百分比(CVBF)较有反应者低(0.15 VS 0.21,p=0.002)。研究者发现,对行PVP治疗患者而言,缓解疼痛需要注射的骨水泥量有一个最小的数值,但是骨水泥量并不是越多越好,过多剂量的骨水泥在缓解疼痛的同时,可能造成较多的并发症,如肺栓塞,骨水泥渗漏。研究者总结疼痛缓解有效的患者,其最佳CVBF为24%,该数据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


图1:术后1年有效者和无效者的平均疼痛评分

表1:研究的人口学数据

该研究同时还发现术后CT检查显示骨水泥渗漏的比例高达73%,术后1年内在35个病人中出现60例新发骨折,其中34例在治疗的邻近节段。渗漏的比例较以往认识的要高很多。并且CVBF和骨水泥渗漏没有明显的相关性。

编者按: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人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是一个较为微创的方法。目前应用较多。在我们的临床实践中发现,病人疼痛主要表现为脊柱节段运动时的疼痛,如卧床到起床的过程中,或弯腰过程中,而静息时疼痛表现不明显。对大部分病人而言,行椎体成形术治疗疼痛,我们临床观察到的结果是疼痛缓解明显,病人术后第二天即感觉疼痛明显缓解,基本不影响日常生活,所以对作者提出的治疗疼痛有效和无效的标准(疼痛 评分>6分及小于6分),编者持保留意见。所以编者认为由此而得出的椎体内骨水泥注射的分数比的推论是否恰当也尚值得商榷。

The Optimal Intravertebral Cement Volume in 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 for painful 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

查看信源地址

编辑: 童勇骏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