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CA相关性血管炎的临床亚型与ANCA特异性的关系以及MHC位点与蛋白酶3ANCA和髓过氧化酶ANCA的联系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相关性血管炎包括两种严重症候群:肉芽肿性脉管炎(以前所谓的韦格纳氏肉芽肿病)以及微型多血管炎。致病原因未明,然而对于其是否属于单一疾病实体以及ANCA在发病机理中的作用尚存在争议。来自英国剑桥大学的研究者Paul A. Lyons博士等人对该疾病的遗传基础进行了分析。他们的结论初步证实了蛋白酶3 ANCA相关性血管炎与髓过氧化物酶ANCA相关性血管炎是不同的自身免疫综合征。相关论文发表于国际权威杂志NEJM2012年7月19日在线版。
这一全基因组分析观察队列研究纳入了1233例英国ANCA相关性血管炎患者及5884例对照,并在1454例北欧患者及1666例对照中进行重复。试验中研究人员均参照标准指标进行质量控制,人群分层,以及数据分析。
研究人员发现ANCA相关性血管炎有关的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MHC)和非MHC,以及肉芽肿性脉管炎和微型多血管炎具有遗传学差异。ANCA抗原的特异性而非临床症状表现出最强烈的遗传相关性。抗蛋白酶3 ANCA与HLA-DP相关,并且这些基因编码α1-抗胰蛋白酶(SERPINA1)和蛋白酶3 (PRTN3) (分别为P=6.2×10−89, P=5.6×10−12, and P=2.6×10−7)。抗髓过氧化物酶抗体ANCA与HLA-DQ相关(P=2.1×10−8)。
这一研究证实了ANCA相关性血管炎的发病机理有其遗传组分,显示ANCA特异性肉芽肿性脉管炎和微型多血管炎间存在遗传差异,并且暗示抗自身抗原蛋白酶3反应是蛋白酶3 ANCA相关性血管炎的核心致病特征。研究数据初步证实了蛋白酶3 ANCA相关性血管炎与髓过氧化物酶ANCA相关性血管炎是不同的自身免疫综合征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