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维莫司支架在无保护左主干狭窄的疗效与雷帕霉素支架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相似

2012-09-21 19:41 来源:丁香园 作者:倚天观海
字体大小
- | +

18个月临床事件汇总

近期的注册和随机研究显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对无保护左主干狭窄患者是安全和有效的。这些研究显示,第一代药物涂层支架具有令人满意的中长期疗效。例如SYNTAX的左主干亚组分析显示对无保护左主干病变患者使用紫杉醇药物涂层支架与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具有相似的远期效果和安全性。另外近期的随机研究PRECOMAT显示对左主干病变患者使用雷帕霉素药物涂层支架,一年内主要心血管或脑血管事件发生率不劣于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这些研究结果导致,近期学界推荐PCI术为非手术高危患者CABG术的替代治疗方案。

尽管有这些研究,但是关于ULMCA患者使用第一代药物涂层支架的某些问题还未获解决。支架内血栓虽然非常罕见,但通常导致致命性结果。另外使用药物涂层支架后需要进行再血管化的发生率也高于CABG。基于上述理由,第二代药物涂层支架问世,以期提高安全性和有效性。目前已有研究显示,普遍来说,第二代药物涂层支架较第一代支架更为有效和安全。

依维莫司药物涂层支架较第一代DES支架壁更薄,药物释放量更少,耐久复合物涂层促炎性更小。但在ULMCA的使用方面还无数据。PRECOMAT-2研究即试图评估第二代依维莫司药物涂层支架在无保护左主干狭窄患者中使用的安全性和疗效。

研究者连续入选了2009年至2010年间334例因无保护左主干狭窄植入依维莫司药物涂层支架(EES)的患者。随访18个月收集主要心血管或脑血管事件(MACCE)发生率。MACCE包括死亡、心肌梗死(MI)、卒中、缺血引发的靶血管血管再成形术(TVR)。将本组MACCE的发生率与之前进行的随机使用雷帕霉素药物涂层支架(SES)(n=327)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研究(n=272)结果进行比较。

结果发现,EES组MACCE的发生率为8.9%,SES组为10.8%(EES组调整后风险比为0.84,95%可信区间CI:0.51至1.40,p值0.51),CABG组为6.7%(EES组调整后风险比为1.40,95%可信区间为0.78至2.54,p值0.26)。死亡、心肌梗死、卒中的复合发生率在EES组、SES组、CABG组间无差异,分别为3.3%,3.7%(EES组调整后风险比为0.63,95%可信区间CI:0.27至1.47,p值0.29),4.8%(EES组调整后风险比为0.67,95%可信区间CI:0.29至1.54,p值0.34).尽管EES组TVR发生率(6.5%)较CAGB组(2.6%,EES组调整后风险比为2.77,95%可信区间CI:1.17至6.58,p值0.02)高,但同SES组(8.2%,EES组调整后风险比为1.14,95%可信区间CI:0.64至2.06,p值0.65)相比无差异。影像学上的再狭窄发生率在SES组和EES组之间相似(13.8%比9.25,p值0.16)。

PRECOMAT-2研究得出结论:无保护左主干狭窄患者使用第二代药物涂层支架依维莫司涂层支架(EES)与第一代雷帕霉素药物涂层支架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在18月MACCE发生率方面相似。

查看信源地址

编辑: gujianyun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