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功能正常者行预防性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并无受益

2012-10-31 06:54 来源:丁香园 作者:geniusgodyu
字体大小
- | +

治疗后6个月后两组治疗结果没有显著性差异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简称反搏术) 是一项介入治疗方法。是在X 光引导下,用导管经皮肤导入一个 30-50 cc 的球囊放入主动脉。球囊会因应心作膨胀或收缩。目的是提高血压的舒张压,从而增加冠动脉血液及心脏输出。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介入治疗后预防性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IABC)与传统扩容治疗(HT)相比是否能够降低由于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所致血管收缩产生不良预后的风险尚不明确。英国南安普顿大学医院Wessex神经科的Diederik Olivier Bulters等人通过研究发现:心功能正常的患者预防性应用IABC并没有获益。相关论文发表在Stroke杂志2012年10月18日在线版上。

研究人员设计了一个单中心平行组随机对照试验。纳入蛛网膜下腔出血且血管痉挛高危的患者。患者被随机分入接受预防性IABC组(n=35)或扩容治疗组(n=36)。主要的终点目标是发病后6个月Glasgow结局和SF-36评分(通过盲的独立观察者,根据治疗目的进行分析)。生理参数的次级分析是所进行的治疗。

结果发现:每组各有27位患者获得良好预后(P=0.55)。平均SF-36没有统计学显著差异(t=0.39,P=0.7)。IABC后没有继发性长期并发症。前负荷(肺动脉楔压,P=0.97)和后负荷(平均动脉压,P=0.97)没有差异。IABC与心输出量减少(P=0.002)及高体循环血管抵抗(P=0.005)相关,尽管两组的心输出量均大于6L/min。脑血流在两组间没有差异:HT组:41.5(SD 7.2) ,IABC组:44.9 (SD 8.6) mL/100 g/min (P=0.14)。

研究人员得出结论:预防性IABC没有改善心功能正常的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患者的灌注指数或任何其他的临床获益。局限性在于这个研究样本量很小,而且没法外延到那些心功能不佳的患者和药物抵抗的症状性脑血管痉挛患者。

查看信源地址

编辑: yujianyu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