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毒症毒性物质增加血管介入术后血栓风险

2013-01-29 12:42 来源:丁香园 作者:xzdjh
字体大小
- | +


尿毒症血清通过抑制组织因子(TF)泛素化维持其稳定以及吲哚-3-乙酸、硫酸吲哚酚对TF的作用。

支架血栓(ST)这一介入治疗并发症,可使患者死亡风险急剧升高,死亡率为50%。研究发现慢性肾功能不全和终末期肾病是支架血栓的尤为强烈的危险因素,其具体机制仍不清楚。组织因子(TF)是损伤相关血栓形成的关键介导因素,与支架血栓形成有关。美国马萨诸塞州Chitalia教授等研究人员假定在终末期肾脏病患者中尿毒症导致的血管的组织因子改变可诱导介入后血栓形成,并对此进性试验分析,其结果发表在2013年1月23日的《循环》杂志上。

研究人员将人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用尿毒症血清(来自终末期肾病血液透析)予以类似冠脉血流样灌流预处理,建立去内皮化、介入治疗后状态的模型。在血管平滑肌细胞经尿毒症血清和溶质成分处理后检测其组织因子表达、活性、稳定性和翻译后修饰。研究发现经尿毒症血清暴露后有明显的大血凝块形成。若处理前予以抗组织因子中和抗体则凝块大幅度减少。尿毒症患者的血清可使血管平滑肌细胞中组织因子的表达和活化增高2-3倍,且这并不包括糖尿病的影响。尿毒症患者血液分离出的相当浓度的溶质如吲哚-3-乙酸(3.5 μg/mL),硫酸吲哚酚(25 μg/mL),尿酸(80 μg/mL)可在细胞培养和流动循环模型增加上述效应。研究进一步发现,与基线的组织因子泛素化相比,尿毒症血清、吲哚-3 - 乙酸、硫酸吲哚酚通过抑制其泛素化明显延长组织因子半衰期。

作者在结论中指出,尿毒症的体内环境状态具有明显致栓性且通过增加组织因子稳定性和降低其泛素化上调血管平滑肌细胞内组织因子水平。研究数据首次表明在观察到的尿毒症患者支架血栓风险增加上,组织因子的翻译后调节或在其中起着致病作用。同时,数据还表明干预措施如减少血管平滑肌细胞组织因子有助于支架血栓的预防,还应注意到尿毒症(血液中的)毒性物质是慢性肾衰患者支架血栓的新危险因素。

查看信源地址

编辑: yanyingchuan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