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 年 3 月 27 日,第三届两岸三地房颤抗凝高峰论坛在天津隆重举行,来自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心内科急重症中心常务副主任、胸痛中心主任杨艳敏教授也受邀出席了本次论坛。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心内科急重症中心常务副主任、胸痛中心主任杨艳敏教授
并与大陆、香港、台湾房颤抗凝治疗领域的顶级权威专家,就两岸三地房颤抗凝现状进行了分析、解读,通过真实可靠的房颤抗凝实践数据阐述观点。
精彩视频:
杨艳敏教授谈到,中国由于地域、抗凝观念及新出血的风险等特殊性,使得中国房颤总体情况有别于其他人群。
2008—2011 年的一项全球性研究中,共纳入 46 个国家,中国也是其中之一。这项研究调查由于房颤相关疾病急诊入院的患者,不同国家针对房颤的治疗差异。
中国的 2023 例研究数据综合显示,栓塞风险越高的患者接受抗血小板治疗的比率越高。但抗血小板治疗更适用于非心源性卒中,不能有效降低卒中事件的发生,且安全性也受到质疑。同时,全球数据横向比较,亚洲人群栓塞的发生率和使用华法林的出血率均高于其他人群。
在 RE-LY 研究中入选的 541 例中国患者数据中,76.2% 的患者从未使用过华法林,其华法林 INR TTR 均数仅为 55.7%。而在复合终点事件(卒中或全身性栓塞)、其他终点事件(缺血、出血性卒中)、大出血事件中,中国亚组结果均与全球结果保持一致,并在数值上均低于全球数据。
全球人群研究中,达比加群治疗产生消化道不良事件及大出血的风险高于华法林,但这一点在中国人群中并未有明显的体现。同样,在因消化道不良事件停药方面,中国的数据也远远低于全球和东亚其他国家。
对于严重不良事件,无论是和药物相关的不良事件或导致停药的不良事件及总体严重不良事件方面,中国人群数据也低于全球数据。达比加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在中国人群得到了充分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