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发热咽痛蒙蔽你的眼 盘点 9 种和「感冒」有关疾病

2016-05-05 17:35 来源:丁香园 作者:沈亮
字体大小
- | +

临床工作中,问病史是每位医生的基本功,这一过程中,我们往往会询问患者起病前有无情绪激动、劳累等诱因以及发热、疲劳等前驱症状。今天,我们就来谈谈可能会以发热、咽痛、全身乏力等「感冒」样症状为前驱表现或者与「感冒」有关的疾病。

注:本文所说的「感冒」并不局限于病毒感染引起的普通感冒,更大程度上是指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主要是因为「感冒」一词通俗易懂,患者也更容易理解,所以文章直接采用「感冒」一词。

1. 病毒性心肌炎

病毒性心肌炎是指病毒感染引起的心肌局限性或弥漫性的急性或慢性炎症病变,属于感染性心肌疾病。多种病毒可引起心肌炎,柯萨奇病毒 A 组、柯萨奇病毒 B 组、孤儿(ECHO)病毒为常见致心肌炎病毒,其中柯萨奇病毒 B 组病毒是最主要的病毒。

病毒性心肌炎临床表现轻重不同,轻者可仅出现 ST-T 改变,无症状,重者在短期内发生急性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心律失常甚至可猝死。症状主要包括胸闷、心前区隐痛、心悸、乏力、气急、头晕头痛等等。约半数于发病前 1 ~ 3 周有病毒感染前驱症状,如发热,全身倦怠感,即所谓「感冒」样症状。

根据典型的前驱感染病史;相应的临床表现;心电图、心肌损伤标志物、超声心动图显示心肌损伤证据可考虑该诊断,确诊有赖于心内膜心肌活检。

治疗主要包括休息和饮食、抗病毒治疗、营养心肌以及对症治疗等。大多数患者经适当治疗后痊愈,极少数患者在急性期因严重心律失常、急性心力衰竭和心源性休克死亡。

2. 风湿热

风湿热是一种易反复发作的全身性疾病,是主要累及结缔组织胶原纤维和基质的非化脓性炎症,主要侵犯心脏(风湿性心脏病)、关节。一般认为本病是 A 族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咽部后,机体产生异常免疫反应的结果,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

风湿热临床表现主要包括发热、心脏炎(心包炎、心内膜炎和心肌炎)、关节炎、舞蹈病和皮肤症状(环形红斑、皮下结节)等。根据前驱链球菌感染依据、主要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一般可作出诊断。

治疗主要包括休息、控制链球菌感染、抗风湿治疗以及对症治疗。急性风湿热的预后好坏取决于风湿热的表现类型,复发次数多少,病程演变快慢及长短,与脏器受累多少有关。

3. 急性肾小球肾炎

急性肾小球肾炎是以急性肾炎综合征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组原发性肾小球肾炎,其特点为急性起病,血尿、蛋白尿、水肿和高血压,可伴一过性氮质血症,具有自愈倾向。

本病常因 β-溶血性链球菌「致肾炎菌株」(常见为 A 组 12 型等)感染所致,常见于上呼吸道感染、猩红热等链球菌感染后 1 ~3   周(平均 10 天左右)起病。

根据链球菌感染后 1~3 周发生血尿、蛋白尿、水肿和高血压,甚至少尿及氮质血症等急性肾炎综合征表现,伴血清 C3 下降,病情于发病 8 周内逐渐减轻到完全恢复正常者,即可临床诊断为急性肾炎。

本病治疗以休息及对症治疗为主。急性肾衰竭者应予透析,本病为自限性疾病,不宜应用糖皮质激素及细胞毒药物。多数病例预后良好,可完全治愈,约 6% ~ 18% 病例遗留尿异常和(或)高血压而转为「慢性」,或于「临床痊愈」多年后又出现肾小球肾炎表现。

4. IgA 肾病

IgA 肾病是最为常见的一种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是指肾小球系膜区以 IgA 或 IgA 沉积为主,伴或不伴有其他免疫球蛋白在肾小球系膜区沉积的原发性肾小球病。

IgA 肾病好发于青少年,男性多见,多在上呼吸道感染 1~3 天后出现易反复发作的肉眼血尿,持续数小时至数天后可转为镜下血尿,可伴有腹痛,腰痛,肌肉痛或低热,部分患者表现为无症状性蛋白尿和(或)镜下血尿,少数患者有持续性肉眼血尿和不同程度蛋白尿,可伴有水肿和高血压。

本病诊断依靠肾活检标本的免疫病理学检查,即肾小球系膜区或伴毛细血管壁 IgA 为主的免疫球蛋白呈颗粒样或团块样沉积。治疗因不同临床表现及病理类型而异。

5. 过敏性紫癜

过敏性紫癜是一种常见的血管变态反应性疾病,因机体对某些致敏物质产生变态反应,导致毛细血管脆性及通透性增加,血液外渗,产生紫癜、黏膜及某些器官出血。

多数患者发病前 1 ~ 3 周有全身不适、低热、乏力及上呼吸道感染等前驱症状,随之出现典型临床表现。临床分型包括单纯型(紫癜型)、腹型、关节型、肾型、混合型及其它类型(眼部、脑及脑膜血管等)。

根据发病前 1 ~ 3 周有低热、咽痛、全身乏力或上呼吸道感染史;典型四肢皮肤紫癜,可伴腹痛、关节肿痛及血尿;血小板计数、功能及凝血相关检查正常;排除其他原因所致的血管炎及紫癜可考虑诊断该病。

治疗主要包括消除致病因素、一般治疗(抗组胺药、改善血管通透性药物)、糖皮质激素以及对症治疗等。本病病程一般 2 周左右,多数预后良好,少数肾型患者预后较差。

6.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一组免疫介导的血小板过度破坏所致的出血性疾病。以广泛皮肤黏膜及内脏出血、血小板减少、骨髓巨核细胞发育成熟障碍、血小板生存时间缩短及血小板膜糖蛋白特异性自身抗体出现等为特征。

急性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半数以上发生于儿童,多数患者发病前 1~2 周有上呼吸道等感染史,特别是病毒感染史。起病急骤,部分患者可有畏寒、寒战、发热,其他症状包括皮肤黏膜出血(瘀点、瘀斑、鼻出血、牙龈出血等)和内脏出血(消化道出血、颅内出血等),出血量过大可导致不同程度贫血、血压降低甚至失血性休克。

诊断要点包括广泛出血累及皮肤、黏膜和内脏;多次检查血小板计数减少;脾一般不大;骨髓中巨核细胞数正常或增多,伴有成熟障碍;需排除其他继发性血小板减少症。

治疗包括一般治疗、糖皮质激素、脾切除、免疫抑制治疗(不宜作为首选)和对症治疗等。儿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属良性疾病,少数重度血小板减少患者可并发颅内出血而死亡,死亡率不到 1%。成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自发缓解者很少,约 1/3 的患者对激素及脾切除无效,这些患者常常迁延不愈,约 5% 的患者可死于颅内出血。

7. 亚急性甲状腺炎

亚急性甲状腺炎又称为肉芽肿性甲状腺炎、巨细胞性甲状腺炎,是一种与病毒感染有关的自限性甲状腺炎,一般不遗留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本病病因与病毒感染有关,如流感病毒、柯萨奇病毒、腺病毒和腮腺炎病毒等。起病前 1-3 周常有病毒性咽炎、腮腺炎或其它病毒感染的症状。

根据急性炎症的全身症状;甲状腺轻、中度肿大,中等硬度,触痛显著;实验室检查呈现甲状腺毒症期、甲减期和恢复期三期表现,一般可确立诊断。本病为自限性病程,预后良好。轻型患者仅需应用非甾体类抗炎药,中、重型患者可予激素治疗。

8. 前庭神经元炎

前庭神经元炎系因前庭神经元受累所致的一种突发性眩晕疾病,为末梢神经炎的一种。发病前两周左右多有上呼吸道病毒感染史。眩晕与自发性眼球震颤为其主要临床表现。重症者可伴有恶心、呕吐,但无耳鸣、耳聋;眩晕持续时间较短。

根据病前有上呼吸道感染史,突发眩晕、自发性水平性眼震,病侧前庭功能减退,无耳鸣、耳聋等特点,常可确诊,但要注意内听道检查以排除其他诊断的可能性。

本病常在几天内逐渐缓解,一般 2 周内多可完全恢复;少数病人可短期残留不同程度的头昏、头晕和不稳感,持续数日或数月,活动时症状加重。治疗主要包括一般治疗、激素治疗和对症处理,本病预后良好,很少复发。

9. 中耳炎

中耳炎是累及中耳(包括咽鼓管、鼓室、鼓窦及乳突气房)全部或部分结构的炎性病变,好发于儿童。

急性中耳炎是中耳黏膜的急性化脓性炎症,由咽鼓管途径感染。感冒后咽部、鼻部的炎症向咽鼓管蔓延,咽鼓管咽口及管腔黏膜出现充血、肿胀,纤毛运动发生障碍,引起中耳炎。另外,感冒后鼻涕中含有大量的病毒和细菌,如果两侧鼻孔都捏住用力擤,则压力迫使鼻涕向鼻后孔挤出,到达咽鼓管,也会引发中耳炎。

治疗主要包括积极治疗慢性鼻窦炎、慢性扁桃体炎等上呼吸道病灶性疾病;抗生素水溶液或抗生素与类固醇激素类药物混合液药物局部用药治疗以及手术治疗等。

「感冒」可能是人一生中接触最多的疾病,多数情况下病程呈自限性,一般 1 周左右,但也不能掉以轻心,「感冒」也可能导致重症病毒性心肌炎,危及生命。因此,作为患者,若出现高热、症状持续不缓解,或出现胸闷、心悸、血尿、眩晕、皮肤瘀斑等情况,应及时就医,作为医生,也应重视因「感冒」样症状而就诊的患者。

编辑: 王妍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