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地那非组(正方形)和安慰剂组(圆)的基线(空心)和随访(实心)时的左室舒张末容积指数(LVEDVI; x 轴)和肺毛细血管楔压(PCWP; y 轴)
心肌梗死后的舒张功能不全比较常见,其特点是为保证运动时的每搏输出量导致心室过度充盈。丹麦的Andersen MJ医生等提出假设西地那非可以减少心梗后舒张功能不全患者的运动时的左室充盈压并对此进行研究。文章发表在2013年3月19日《循环》杂志上。
70例超声检查左室射血分数近于正常的舒张功能不全患者随机分为接受9周的西地那非(40mg tid)治疗或匹配的安慰剂治疗。所有患者在随机分组前和9周治疗后均接受运动或静息的心脏超声及右心导管检查。主要终点事件为肺毛细血管楔压,次要终点事件包括9周后的心脏指数、静息及运动时的肺动脉压。经过9周治疗后两组患者静息时的肺毛细血管楔压无差异(13±4 比13±3 mm Hg, P=0.25),在运动峰值时测得的肺毛细血管楔压也无明显差异(35±8 mm Hg比31±7 mm Hg, P=0.07)。但西地那非治疗组静息时(P=0.006)和运动峰值时(P=0.02)的心脏指数增加,且静息及运动时的体循环血管阻力指数(静息, P=0.0002;运动峰值, P=0.007)和舒张压(静息, P=0.005;运动峰值, P=0.02)降低。西地那非组静息时左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增加而安慰剂组无变化(P=0.001)。
西地那非并未降低心梗后舒张功能不全患者不论静息还是运动时的左室充盈压。在次要终点方面有所改善,这仍需要进一步研究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