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清晰:超声内镜下的腹主动脉血栓

2016-07-15 07:15 来源:丁香园 作者:谭米肖
字体大小
- | +

发生在动脉内的肿块样病变主要包括肿瘤、血栓、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等,其中源于严重粥样硬化病变的肿瘤与血栓较难鉴别。来自日本的 Tomohisa 学者等人报道了 1 例术前经超声内镜诊断的降主动脉血栓,文章发表在 2016 年第 5 期的 J Med Ultrasonics 上。

患者,45 岁,反复右下腹疼痛 1 周。患者既往高血压、糖尿病史 10 年,未予治疗,饮酒、吸烟史 15 年。血常规检查示 WBC 升高。腹部平扫 CT 示降主动脉膈肌水平至肠系膜上动脉水平见类圆形条状稍高密度影,腹部增强 CT 示动脉期同水平类圆形充盈缺损,延伸至动脉管壁(图 1a,b),另有肝固有动脉微血栓及脾脏内地图形梗死灶。腹部平扫 MRI 示肿块 T1 稍低信号,T2 等信号(图 2a,b)。超声内镜示动脉内低回声肿块,平滑贴附于管壁,肿块游离边缘呈锯齿状改变,其内见高低混合回声区,CDFI 示肿块周边及内部未见明显血流信号(图 3a)。超声内镜弹性成像示肿块体部由中等柔软组织组成,其基底部由中等硬度组织组成(图 3b,c)。

根据影像检查结果,怀疑动脉血栓可能性大。抗凝治疗后复查 CT,结果示肿块尖端脱落入腹腔动脉。患者肿瘤不除外,且存在栓塞风险,故予以肿块切除。由于肿块基底部与动脉壁贴附,且不规则突出物残留,行部分腹主动脉切除并移植。病理学检查示肿块由红细胞、中性粒细胞、纤维混合物组成,切除部分动脉内膜见胆固醇颗粒及纤维帽,提示动脉粥样硬化。

1.bmp
图 1  增强 CT 动脉期示降主动脉内类圆形长条状充盈缺损延伸至管壁(箭头);图 a 为横断面,图 b 为冠状面

2.bmp
图 2 为腹部 MRI 横断面;图 a 为 T1 加权序列肿块呈稍低信号(箭头);图 b 为 T2 加权序列肿块呈等信号(箭头)

3a.bmp
图 3a 超声内镜示肿块内部见高低混合回声区

3b.bmp
图 3b 超声内镜弹性成像示动脉内膜附着处呈蓝色(箭头);图 3c 超声内镜弹性成像示肿块体部呈蓝绿混合相间(箭头)

作者指出,由于血栓在不同时期的超声表现不同,其形态多样,难以准确评估血栓。Modi 教授等人报道,食管超声心动图也可用于评估动脉血栓,但动脉内血栓与肿瘤仍较难鉴别。超声内镜能显示动脉内膜层,血栓与其相连处较为平滑、固定,而肿瘤、粥样硬化斑块与其相连处较厚、不规则。此外,血栓内部常见高低混合回声区。

超声内镜弹性成像可用于评估组织弹性及兴趣区域相关弹性信息。在本病例中,肿块与动脉内膜附着处显示为蓝色,肿块内部显示为蓝绿相间,不同颜色代表血栓组织硬度差异。既往超声内镜常用于评估胰腺肿块及淋巴结,本例证实也可尝试用于鉴别动脉内血栓与肿瘤以及评估血管内病变。

动脉血栓常采取抗凝、溶栓治疗,但会有器官栓塞的风险,因此很多研究提倡早期采取外科血栓切除术。Malyar 等人建议,若抗凝治疗 2 周未见疗效,宜行外科手术治疗。本病例中已出现肝固有动脉血栓、脾梗死灶,若行抗凝治疗,则会产生肠系膜上动脉栓塞风险,故施行外科手术不可避免。

鉴于术前使用经胃超声内镜鉴别诊断动脉肿块之前未被报道过,通过本病例,作者认为,超声内镜鉴别诊断动脉内病变是行之有效的。

查看信源地址

编辑: 高瑞秋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