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互联 直击心血管诊疗三大「痛点」

2016-07-08 16:28 来源:丁香园 作者:蒋逸民
字体大小
- | +

微信截图_20160708111025.png

对很多中国临床医生而言,《实习医生格蕾》大概都是一部陪伴多年的美剧。在醉心于 Meredith、Cristina 们天才的医学思维和精湛技艺之外,你一定也对剧中美国医院内先进的信息系统印象深刻——不论是影像阅片室内炫酷的交互式三维重建,还是查房时便捷的手持平板,信手一点即可翻阅患者所有的临床资料。

反观国内的医疗实践,抛开中美两国整体医疗水平的差异不谈,医疗信息技术化进程的滞后似乎更令人抓狂。

三大「顽疾」,心血管医生也「心痛」

在过去的数十年中,随着经济的增长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心血管病逐渐成为威胁我国民众健康的首要问题。根据《2015 年中国心血管报告》统计结果,心血管病死亡高居我国城乡居民死亡原因首位,平均每 5 例死亡者中就有 2 例死于心血管病。

尽管我国的医疗技术水平已得到长足的发展,但与国民日益增长的医疗服务需求相比仍存在很多不足。心血管病的预防、诊断、治疗以及治疗后管理,已成为心血管疾病领域医生、专家、设备科医务人员乃至医院领导共同关心的话题。

眼下我国的心血管病诊疗实践中,无论医疗机构或医生,都面临着 3 大「痛点」:

1. 临床数据分散,信息处于孤岛状态

中国庞大的心血管病患者数量,意味着大规模的临床数据资源,但这些数据并未得到有效的采集、管理、使用和分享,严重制约心血管临床科研和质量管理的发展。

一方面,临床数据的采集和管理严重依赖手工,且缺乏格式标准,即使同一医院的数据也缺乏集成和串流,重复备份且分散于院内不同信息系统中,数据源管理困难重重;另一方面,医疗机构间也缺少心血管临床数据的共享平台,信息处于孤岛状态。

2. 影像技术受限,精准诊断亟需加强

目前,在心血管诊疗实践中,高精度的影像设备还比较缺乏,胶片及影像归档和通信系统(PACS)依然是影像科的常规武器。但胶片和 PACS 的厚层图像易造成细小病灶的漏诊,传统 2D 浏览模式和孱弱的三维处理能力也制约了医生对疾病的判断。

此外,临床实践中常常遇到这样的困境,患者常常拍摄过身体多个部位的超声、CT 或 MR,比如同时有心脏和肝脏影像,如何将两者的影像关联在一起?再比如,全身 CT 中包含了各个脏器的影像,对于心血管医生重点关注的心血管系统,又将如何能够实现精准的诊断?这些都是在诊断过程中可能困扰医生的问题。

3. 院后管理欠缺,患者再入院风险高

医治数量庞大的心血管患者,为中国医生积累了丰富的院内诊断和治疗经验,但长期以来,中国在心血管疾病领域的临床实践中始终缺乏有效的「院后管理」,对患者出院后的体征、用药、生活习惯等缺乏有效的监测和干预。

患者出院后的康复情况往往不尽理想,甚至出现不必要的病情恶化,导致患者再入院率高,造成大量医疗资源的无谓消耗,推高医疗系统运行成本。

健康互联,直击心血管诊疗 3 大「痛点」

要突破心血管疾病诊疗的 3 大「痛点」,就须改变目前被动式、碎片化和断裂的医疗服务链,而「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恰好为此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契机。

不久前,丁香园主办的 Digital Healthcare China 峰会(DHC 2016)在上海举行,围绕「连接医疗」的主题,与医疗资本领域共同探索「互联网+」时代的医疗连接模式。

全球人口持续增长和日益老龄化、慢病高发和资源短缺等对现今的医疗体系提出了挑战,究竟什么才是「互联网+医疗」的正确打开方式?与会嘉宾各抒己见。飞利浦医疗信息解决方案副总裁陈胜裕先生谈到,应对行业挑战,飞利浦提出「健康互联,全程关护」理念,将健康生活方式、疾病预防、诊断、治疗和家庭护理等不同节点有效串联起来,构建出完整的健康关护平台。把健康管理形成一个每个环节都息息相关的完整关护周期,并利用大数据的优势,全程互联互通,有效利用社会资源,提升医疗效率,降低医疗成本,其终极目标是通过人口健康管理,提升人口的整体健康水平。

图片2.jpg

其中,就心血管疾病的诊疗来说,飞利浦也在力图利用数据信息平台解决该领域的三大痛点。

1. 大跨度数据互联,打造全面数据共享平台

如何有效利用临床数据,一直是心血管诊疗中的棘手问题。在中国,各心血管疾病的医疗机构普遍又缺乏先进的信息管理及信息挖掘系统, 更糟糕的是,同一医院不同科室其工作流数据也没有集成和串流。手工数据管理导致高错误率和大量重复劳动的出现,导致临床科研效率低,造成科研经费和人力的双重浪费。

几年前,飞利浦协助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建设了「中国心血管临床数据服务平台」(NCDR),参照中国的实际市场需求及国内行业标准,对心血管疾病相关的术前、术中和术后数据进行规范、标准和结构化录入,并加以分享和分析,从而推动建成国家级数据采集与共享平台,将庞大的临床数据按照统一规范进行采集、管理和共享,改变心血管领域「守着数据金矿,却不能享受信息宝藏」的尴尬局面。

复旦大学发布的「中国心血管疾病十大医院」中, 已有 6 家使用了以院内心血管临床数据库(CDR)为核心的飞利浦心血管 IT 解决方案。希望借此减少数据重复录入的必要以及降低数据错误率,并不断完善心血管医疗服务体系,降低医疗费用,助力心血管诊疗质量的持续提升,同时为基于循证的临床研究提供大量数据支持。

2. 高质量影像处理,实现快速、精准诊断

实现临床数据资源的共享是提高诊疗效率的第一步,影像设备和数据的处理是其中的关键一环。现行的厚层图像和 2D 浏览诊断模式就成为影响诊断的两大难题。

如何解决这一难题,让影像医生更轻松地工作? 3D 交互式诊断会是一个很好的方案。这指的是利用所有薄层图像,提供丰富的 3D 高级后处理功能,并支持多个终端同时使用,实现医生与工作站、医生与医生的交互式诊断,实现精准影像与精准诊断相结合。

飞利浦星云太空工作站正在提供一诊断模式。作为影像后处理网络工作站,它将高级影像后处理移植到云端网络环境,支持多台终端并行高级后处理,提高诊断效率,可以让放射科医生与临床医生实时、交互式的诊断,提高诊断准确率,实现心脏、血管等影像自动预处理,节省诊断时间。

图片3.png
图片4.png

3. 完善院后管理,补强心血管诊疗最后一环

对抗心血管疾病是个长期、复杂的过程,需要个人、家庭和医疗机构的共同努力。如何让医院和家庭进行互联,通过良好的院后管理,帮助病人更好地康复,从而有效预防疾病复发和再入院风险,是对抗心血管疾病的最后一环。

飞利浦与北京大学第一人民医院联合研发的心血管慢病管理解决方案。该系统通过服药提醒、生活方式、康复计划、主要体征追踪与评估等重要内容的沟通互联,供医务人员和病人使用的不同客户端,相互之间可以进行实时沟通,从而帮助医务人员更高效地管理病人,并使病人能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获得健康服务。帮助医院延伸对出院病人的关护,改善病人的康复效果,提高心血管疾病的整体医疗水平和效率。

后记

随着世界工业发展步入 4.0 时代,互联网以及各种智能技术正深刻的改变着各行各业。移动、云计算、大数据、无线传感器、超级计算机等,无一不对健康医疗行业进行着颠覆。

飞利浦针对行业痛点推出的互联解决方案,通过对医疗数据的深度挖掘和利用,打破信息孤岛,整合硬件和软件,提高医疗效率,降低医疗成本,对患者的关护覆盖到健康全程,打开了心血管诊疗的新局面。

编辑: 刘敏EMKT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