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地那非治疗组和对照组基线水平和随访9周后肺毛细血管楔压变化(静息和运动峰值时)
舒张性心功能不全是心肌梗死后的常见并发症,其主要特点是心脏为了维持运动时必要的心搏量而不适当地增加心室充盈压,因此,心室充盈压的一场增高时心脏舒张功能不全的主要指标。为了验证西地那非是否可以降低心肌梗死后并发舒张性心功能不全患者的心室充盈压,丹麦哥本哈根大学医学院心脏中心的Mads J. Andersen教授及其同事开展了一项研究,其研究结果发表在2013年3月19日的《循环》(Circulation)杂志上。研究者发现,西地那非治疗并不能减轻心肌梗死后心脏舒张功能不全患者静息及运动时的心室充盈压。
本研究共入选70例心肌梗死后患者,并经心超检查提示均存在心脏舒张功能不全但左室射血分数基本正常。所有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西地那非口服,40mg,三次/天)和对照组(同等剂量安慰剂口服),随访9周。试验开始前后均行心超及右心导管检查(静息及运动状态下)。研究的主要终点是肺毛细血管楔压,次要终点是包括静息时和运动时的心脏指数及肺动脉压力在内的复合终点。
研究结果表明,经过9周治疗,两组患者的肺毛细血管楔压在静息时(13±4 vs. 13±3 mm Hg, P=0.25)和运动峰值时(35±8 mm Hg vs. 31±7 mm Hg, P=0.07)均无明显差异。但是,西地那非治疗组患者心脏指数在静息时(P=0.006)和运动峰值时(P=0.02)均有显著提高,同时其收缩期血管阻力指数(静息时:P=0.0002;运动峰值时:P=0.007)和舒张期血压(静息时:P=0.005;运动峰值时:P=0.02)均低于安慰剂治疗组,且静息时左室舒张末容积指数较安慰剂组有显著增加(P=0.001)。
本研究表明,对于心肌梗死后存在心脏舒张功能不全但左室射血分数基本正常的患者来说,西地那非治疗并不能降低其静息及运动状态下的心室充盈压。但是本研究也发现,西地那非可以有效改善包括心脏指数在内的部分心脏血流动力学指标。鉴于此,可能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评判西地那非的确切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