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沁爽,十三朝古都—西安,迎来了第十八次全国心血管大会暨第七届长安国际心血管病会议(CSC)。9 月 10 日,在中国心血管健康联盟的指导下,由心血管健康(苏州工业园区)研究院发起的「中国中青年高血压患者综合风险管理工程」启动会在 CSC 上正式召开。
项目启动会邀请了中国心血管健康联盟主席葛均波院士,中国心血管健康联盟副主席、心血管健康(苏州工业园区)研究院院长霍勇教授及多家专业媒体共同出席,就中青年高血压管理等话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与探讨。
早日迎接拐点,核心在中青年患者的危险因素管理
值得关注的是,我国心血管疾病年轻化趋势日渐明显,是实现我国心血管疾病下降拐点的重要阻碍。高血压是心血管疾病的首要危险因素,其中 50% 的心血管死亡可以归因于高血压。在高血压的患病人群中,<60 岁的中青年人群占高血压患者总人数的 61%,其知晓率、控制率、达标率远低于老年患者,持续处于较高的心脑血管事件风险。
今年 8 月刚刚召开的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的重要指示。中青年作为社会的中流砥柱,承担了实现中国「全面小康」的重担。以高血压为首的中青年患者危险因素管理是实现「全民健康」蓝图中的关键指标,将直接影响到我国心血管疾病防控整体质量。因此,必须加强中青年危险因素管理,为促进「全面小康」打下坚实基础。
图 1 专家合影
危险因素综合管理可降低中青年患者远期心血管事件
中青年心血管死亡率高与高血压的控制不佳有直接关系。研究显示,中青年虽然短期内的发生心血管事件风险低,若血压不能得到有效控制,其远期的心血管风险非常高。同时我国中青年人群普遍工作压力大、存在不良生活方式、健康意识薄弱,高血压、血脂异常等危险因素常同时存在,心血管事件风险进一步增加。
调查显示 70% 以上的中青年高血压患者合并 2 种以上危险因素,其中合并血脂异常患者比例高达 80%。最近公布的 HOPE-3 研究结果也显示,对于高血压患者,降压和降脂的联合治疗可使心血管事件发生率降低 39%,大于单纯的降压或降脂治疗。因此,对中青年高血压患者进行危险因素的综合干预,是降低其远期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的重要措施。
葛均波院士在发言中指出,中青年是国家的中流砥柱。近年来我国高血压发病年轻化趋势越来越明显,而管理水平却跟不上发病的速度。一方面,中青年人生活工作压力大、生活方式不健康,又不注重自身健康,高血压的发病率较高,同时经常多种危险因素缠身还不以为然;另一方面,医生对于年轻高血压患者心血管风险的忽视也是原因之一。
此外,血管年龄是心血管健康的敏感指标,由血压、血脂等危险因素计算获得。血管年龄越大,提示心血管事件风险越高。研究显示合并危险因素的中青年患者的血管年龄往往比生理年龄更大,其心血管死亡风险也更高。因此使用血管年龄可以对中青年人群的心血管风险进行有效监测和评估,也可以警示中青年人群关注和及早干预自身危险因素。
呵护中青年心血管健康,促进「全面小康」
中青年高血压患者的肾素活性显著高于老年患者,肥胖、压力、糖尿病等中青年患者常合并的危险因素也导致使 RAAS 高度激活。权威指南推荐 RAAS 抑制剂是中青年患者的首选降压药物种类,依据指南对中青年高血压患者进行规范化的药物治疗和长期管理,可以有效降低其心血管事件风险。
「中国中青年高血压患者综合风险管理工程」项目旨在提高临床医生对中青年高血压患者心血管事件风险的重视程度,促进指南向临床实践的转化,规范中青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及并存危险因素综合管理,从而降低中青年患者远期心血管事件发生率。
霍勇教授指出,对于中青年人群,及早发现和诊断高血压是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的关键措施,同时要注重对血脂异常等合并危险因素的管理,如果不进行早期干预,远期心血管事件的风险将大幅增加。
「中国中青年高血压患者综合风险管理工程」将全力推动我国中青年高血压患者危险因素优化管理,呵护中国中青年群体健康,为中国实现「全面小康」社会而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