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健教授:探索老龄化社会的院后慢病管理应对策略

2016-11-21 09:17 来源:丁香园 作者:
字体大小
- | +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发展,医疗系统受到的挑战也越来越大。主要体现在慢病患病率高,失能伤残的发生率高,医疗资源、人力资源消耗大等。面对诸多问题,医疗界亟需制定积极健康的老龄化策略,建立健全社会保障系统,从而有效应对老龄化社会和慢病挑战。

老龄化带来的新挑战——院后管理

2016《中国人口老龄化现状分析》显示截至 2014 年底, 中国 60 岁以上老年人口已经达到 2.12 亿, 占总人口的 15.5%。《中国心血管病报告 2015》显示,随着人口老龄化及城镇化进程的加速,中国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流行趋势明显,导致了心血管病的患者数量持续增加。老龄化给医疗系统的慢病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

相对于传统的院内管理的迅速发展,院后管理的缺乏是中国心血管临床实践中的薄弱环节,患者出院后的康复情况不尽理想,甚至出现不必要的病情恶化,导致本可避免的并发症和死亡。

老龄化社会的到来,院后管理欠缺,对患者体征、用药、生活习惯等缺乏有效管理,必然导致患者再入院率高,提高了医院的运营成本。

以心力衰竭为例,目前流行病学研究表明,心衰住院患者出院 60~90 天内死亡率和再入院率分别达 15% 和 30%。因此,建立新的包含院后管理在内的诊疗模式刻不容缓。

长城会期间,阜外医院的张健教授在接受丁香园访谈时表示:「进行慢病管理,首先要强调院前管理。和预防慢病一样,要加强对普通人群健康知识的教育,让人们的基本健康状态达到一个良好的水平,减少肥胖,良好地控制高血压、冠心病和糖尿病,从源头上减少心力衰竭的发生」。

待选1.jpg

「院后管理」或为移动医疗突破口

疾病院后管理是一种综合性的干预模式,具体包括加强医生、患者及保险公司之间的沟通。为此,飞利浦公司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联合创新,研究开发了针对中国心血管疾病患者「院后管理」的心血管慢病管系统。

该系统通过互联网将医院和患者互联,拥有供医务人员和患者使用的不同客户端,医生利用网络及 APP 可对患者进行服药提醒、生活方式、康复计划、主要体征追踪等重要内容的沟通与诊断,帮助医院延伸对出院患者的关护,更好地管理院外的患者人群。从而有效改善患者的康复效果,降低患者的再入院率,提高医疗系统在心血管疾病领域的整体医疗水平和效率。

同时,该系统产生的临床数据将通过服务器在云端连接,实现上下级医院和家庭的互联,使得患者能根据病情的实际情况和需求选择不同级别的医院获得医疗服务,促进医疗资源更合理、高效地发挥作用。

衔接院内、院后,完善健康关护全程

传统医疗方式通常仅围绕对患者的关护,如何有效地将患者的院前、院内、院后进行统一的衔接,是现代医疗行业必须面对的话题。当今互联网平台深度介入现代医疗体系后,为慢病的预防、治疗、管理注入新的活力。

领先的医疗行业都在利用互联网平台寻找慢病管理的突破点,其关注范围不再局限于患者,而是从「人」的角度出发,关注人(包括患者)的整个健康关护周期。其中,飞利浦提出「健康关护全程」的理念,通过健康生活的方式、疾病预防、提高诊疗效率、实施家庭护理几个环节,打造健康管理的完整关护周期。这不仅是未来医疗行业的发展方向,同时也已进入实践阶段。

这种「全方位健康关护」通过创新技术,整合云计算、大数据、移动医疗,可以将优质生活、医疗/家庭康复/健康管理、可持续性的自我健康管理等有机联系起来,提高医疗效率。

我国拥有数量庞大的心血管患者,在治疗中已经积累了丰富的院内诊断和临床治疗经验,但长期以来的临床实践中缺乏有效的「院后管理」环节,使得患者出院后的康复情况不尽理想。成熟的院后管理系统,将成为医疗管理慢病患者的基础工具,有效改善患者的康复效果,降低患者的再入院率,提高整体医疗水平与效率。

更多精彩内容请看飞利浦心血管大师讲堂

编辑: 贾小玉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