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RINT 研究在 2015 年 9 月美国心脏协会 (AHA) 年会上一经公布就引起了巨大争议。一方面,对于年龄较大、存在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且无糖尿病的高血压患者,将血压控制在 120 mmHg 以下较 140 mmHg 以下可显著降低心血管事件及全因死亡。但另一方面,强化降压带来显著获益的同时,也可能伴随着严重不良事件(低血压、电解质紊乱、肾功能损害)。
甚至有研究者认为该研究结果可能会改变目前高血压治疗指南提出的血压控制目标。然而血压治疗真的如血脂治疗那般「越低越好」吗?2017 年欧洲心脏病学年会(ESC)上,来自台湾大学医学院的 Tzung-Dau Wang 教授为我们带来了「不一样」的 SPRINT 研究结果。
SPRINT 研究回顾
SPRINT 研究共纳入 9361 名年龄 ≥ 50 岁、收缩压 130~180 mmHg 且至少具有一项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高血压患者,并排除合并糖尿病、既往卒中史或终末期肾脏病患者。研究随机将患者分为强化降压组(收缩压目标值 <120 mmHg)和标准降压组(收缩压目标值 <140 mmHg)。
研究主要终点为首发心肌梗死、急性冠脉综合征、卒中、心衰及心血管疾病死亡复合终点。次要终点为主要复合终点中单一终点,全因死亡以及主要终点和全因死亡复合终点。研究结果表明,随访 3.26 年之后,强化降压组与标准降压组的平均收缩压分别为 121.5 mmHg 和 134.6 mmHg。
强化治疗组主要终点事件发生率为 5.2%,标准治疗组为 6.8%(P<0.001)。强化治疗组中患者的心衰(1.3% vs. 2.1%)和 CV 相关性死亡(0.8% vs. 1.4%)的发生率明显低于标准治疗组。此外,强化治疗组患者的全因死亡率也显著低于标准治疗组(3.3% vs. 4.5%)。
亚组分析
Wang 通过检索 SPRINT 研究数据库,以主要终点事件、全因死亡、主要终点事件和全因死亡和非心血管死亡对 SPRINT 研究进行了亚组分析。结果显示,对于基础收缩压 ≥ 160 mmHg 且 Framinghan10 年心血管事件风险 ≤ 31.3% 的高血压患者,强化降压反而增加全因死亡(HR = 3.12,95%CI 1.00-9.69,P = 0.009)。该研究结果明显背离了原 SPRINT 研究的结果(强化降压组全因死亡明显低于标准治疗组,HR = 0.73,95%CI 0.60-0.90)。
深入解读
高血压患者能从降压治疗中获益,这一点毫无疑问。但研究者对血压控制目标的确定,则几经变化。目前而言,一般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目标在 140/90 mmHg 以下。SPRINT 研究尝试了一种更为激进的降压治疗方式,将收缩压控制在 120 mmHg 以下。从研究结果来看显然得到了一个阳性发现。
然而,是否所有的高血压患者都适合这种激进的降压治疗方式呢?SPRINT 研究一经公布,NEJM Journal Watch 全科医学频道主编、南卡罗来纳大学医学院教授 Allan Brett 就认为,SPRINT 中研究对象仅局限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高于平均水平的中老年人;而强化治疗相关的 GFR 的下降是否代表的是一种无害的血流动力学效应,还是更严重的肾损伤,目前尚未清楚。
本次 ESC 年会上对 SPRINT 研究亚组分析结果显示,对于基础收缩压 ≥ 160 mmHg 且 Framinghan10 年心血管事件风险 ≤ 31.3%(即低危)的高血压患者,强化降压反而增加全因死亡。我们应该记住,SPRINT 研究带给我们的信息,并不是这项研究要求我们这样做,而是为一项新的治疗决定提供依据,针对每个患者的个体化治疗十分重要。
此外,我国是一个高血压大国。高血压知晓率低、治疗率低、控制率低仍然是事实。高血压治疗面临的挑战,不是过度降压,而是如何提高血压的控制率。我们不要因为 SPRINT 研究的阳性结果而欢欣鼓舞,也不要因为该研究亚组分析结果而在高血压治疗中束手束脚。针对不同的高血压人群,确定个体化的降压治疗方案和降压目标,才能真正降低高血压患者的心血管事件,使高血压患者获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