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藏学科历史,迈向「心」的征程

2017-09-18 02:13 来源:丁香园 作者:1989sunshine
字体大小
- | +

2017 年 9 月 16 日,中国心血管博物馆进展报告会在山西愉园大酒店成功召开。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高润霖院士、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主任委员、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葛均波院士,中国心血管健康联盟副主席、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霍勇教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王建安教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陈韵岱教授等出席此次进展报告会。

中国心血管博物馆由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主导、中国心血管健康联盟筹建,结合传统博物馆和多媒体等技术呈现中国心血管诊疗事业的发展历史。旨在将数代中国心血管人的艰苦创业历程和辉煌成绩呈现在青年医师和公众眼前,激励他们勇敢面对未来的挑战。

葛均波:以历史为基石,再攀心血管诊疗新高峰

首先由葛均波院士开场致辞并作心血管博物馆建立的初衷和意义主题报告,他表示:中国心血管博物馆的建设是一项浩大且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工程,它凝结了几代心血管医者的成就,并在传承历史的基础上,昭示中国心血管病学踏入了全新的时代。心血管博物馆的建立应完成四大使命:珍藏学科历史,拜访传世经典,铭刻行业丰碑,传播医学理念。

葛均波院士阐述了中国心血管博物馆建立的初衷,强调了中国心血管博物馆的建立意义、希望在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的领导下,中国心血管健康联盟的积极推动下、展现出一个能够充分体现中国心血管诊疗历史、现状,并能够以此为基石,不断向未来挑战的出色平台和品牌。

促进、激励并启发心血管青年医师积极向前,再创巅峰。葛院士表示:「希望和在座的心血管诊疗领域的领航者共同见证中国心血管事业的昨天、今天和明天,携手书写心血管事业的壮丽篇章!」

葛均波.jpeg
葛均波院士

霍勇:全面展现我国心血管诊疗事业的蓬勃之力

霍勇教授汇报了中国心血管博物馆建设规划以及进展情况,他指出:从 2016 年开始,心血管博物馆在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的指导下、中国心血管健康联盟的筹备下由最初的意识雏形逐渐发展到具象形态。目前博物馆的征集工作正在紧锣密鼓的实施过程中,从文字内容整理到实物展品搜集、由世界心血管诊疗史进程到中国心血管诊疗多维度发展,博物馆内容已日趋完善。

当前,心血管博物馆的主要架构为:
1. 展现世界心血管诊疗进程;
2. 梳理影响我国心血管诊疗进步的大事件;
3. 多维度、多角度体现我国心血管诊疗行业的发展:包括我国心血管学术组织的建立、我国心血管诊疗技术的传播等;
4. 我国心血管行业各专科的卓越提升;
5. 心血管行业各区域的飞速发展;
6. 心血管行业创新和未来的展望。

霍勇教授表示:如今博物馆建设进程进展迅速离不开各心血管学会、协会以及心血管专家们的鼎力支持。同时也期望在座的心血管行业历史见证人继续全力帮助建设博物馆,使其更加全面的展现我国心血管诊疗事业的发展态势。

霍勇.jpeg
霍勇教授

会上,王建安教授、傅向华教授等专家也代表各省心血管病学分会表达了对博物馆工作的支持以及对博物馆建成的期待。

高润霖院士在总结时指出:心血管博物馆的建立,对于我国心血管诊疗事业发展是一件实事、好事,对心血管人而言,心血管博物馆的意义不仅仅限于对历史的典藏,它的建立将为我们架设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

高润林.jpeg
高润霖院士

当前,如何建立一个符合上述要求的博物馆对于我们而言是巨大挑战,也是难觅的机遇。高润霖院士表示:「希望所有的心血管博物馆筹备委员会的委员们能够集思广益、博采众长,共同推动心血管博物馆这艘承载中国心血管诊疗发展希望的巨舰扬帆远航!」

编辑: 刘敏-专家服务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