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有道、健康无界:互联和整合为健康中国创造价值

2017-09-19 11:52 来源:丁香园 作者:
字体大小
- | +

随着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城市化、工业化进程加速,心脑血管病、恶性肿瘤等慢性疾病正在严重威胁我国城乡居民的健康和生命。数据显示,我国心血管病、肿瘤、糖尿病、呼吸系统疾病等 4 种慢性病所导致的死亡占总死亡人数的八成以上,加强慢性病防治刻不容缓。

在人类历史长河中,每一次对健康的促进往往都离不开医疗技术的进步和医学理论的创新。眼下,以互联和智能技术为代表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正在深刻地改变着各行各业。移动、云计算、大数据、无线传感器、人工智能等融合在一起,正对健康医疗行业进行着创造性的颠覆。数字化和互联将如何助力我国慢病防控,建设健康中国?又将为医疗健康行业的「整合」带来哪些可能性?

脑卒中是国人头号「健康杀手」

脑卒中,俗称中风,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在我国是致死率、致残率第一的「健康杀手」。统计显示,中国每年约有 200 万新增中风病人,在老龄化和不健康生活方式的影响下,中风的发病率还在持续上升。

对于脑卒中病人而言,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大脑,在发病 4.5 小时 - 6 小时内及时溶解血栓才能更好地把握治愈时机。中风突发如果不能及时得到有效救治,不仅容易造成患者死亡,还会导致疾病复发、残疾、丧失独立生活能力等后果,给医疗系统、社会保障体系、患者本人和家庭带来巨大的负担。

为做好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工作,降低脑卒中发生率和死亡率,国家卫生计生委脑卒中防治工程委员会于 2014 年成立,在全国范围内大力推行多学科联合诊治卒中和卒中中心、卒中单元建设,并依托国家人口与健康科学数据共享平台,积极开展脑卒中防治信息平台建设和大数据的收集。

其中,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是国家首批认证的高级卒中中心之一,并被国家脑防委认定为全国十佳「高级卒中中心」先进单位。据悉,2013 年,长海医院已打破各科系壁垒,成立了多学科单病种的「脑血管病中心」,建立急性脑卒中救治绿色通道,开展动静脉无缝连接救治,显著提高了脑卒中的抢救成功率,降低了致残率和死亡率。到 2014 年,长海医院脑卒中中心平均 DTN(入院到溶栓)时间已达到 47 分钟,77% 的病例救治小于 60 分钟;到 2016 年,长海医院最快 DTN 时间已降至 20 分钟以下,而在未建成「卒中中心」前,这一时间是 120 分钟。

有专家指出,在一个理想的卒中中心,不仅挂号首诊、血液检查、影像科检查、内科用药、血管内治疗、多学科会诊、外科手术等多个环节要通过构建「绿色通道」全部打通,而且还要打通院前急救和院后管理,真正形成一个覆盖「全生命周期」的关护闭环。这一过程的实现,离不开数字化互联、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和运用。

数字技术为卒中患者实现全生命周期关护

据悉,在覆盖卒中患者「全生命周期」的关护闭环中,有六个需要被「互联和整合」在一起的环节,而在每个环节和各个环节之间,人、设备、数据都被实时连接起来,为患者提供「无缝连接」的关护,从而抢得了时间、实现更精准的诊疗、更好的术后和康复管理。

第一,健康管理和疾病预警。针对有高血压、房颤、糖尿病、肥胖、吸烟酗酒等危险因素的人群,建立「居家健康管理系统」记录患者日常的生命体征和生活习惯,提供个性化宣教信息、附近卒中中心的信息等。通过家庭与社区医院等互联,一旦出现风险,便于医生及早干预;卒中发病后可以立即呼叫救护车,送往最近的卒中中心快速救治。

第二,救护车与急诊室相连。据悉,目前上海市急救中心已牵头成立了「院前急救专业组」,以协调卒中急救工作中的各项环节。当病人呼救,随车的急救医生可以快速判断患者是否为卒中。确诊后,急救人员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就近直接通知到有条件救治的医院,并将患者体征等数据实时传给目标医院,以便医生迅速做好准备。据了解,目前我国第一台卒中专用的救护车已经投入使用,该救护车上配备了 CT,当患者疑似卒中时,救护车可以迅速到位,病人可以直接在车内接受诊断,确诊后甚至可以在车上进行溶栓药物治疗。

第三,院内绿色通道。据悉,长海医院在建设卒中中心初期,脑血管病中心主任刘建民自己模拟病人走了好多趟,一点一点把问题全找出来,将诊疗模式从「单通道串联」进化为「并联式通道」,并在实践中全程监督,不断改进,持续缩短院内时间。如今,在长海医院的卒中绿色通道中,不仅配备了专业的卒中护士,全程陪同并协调资源,还将预检台、药房、挂号收费、抢救室、影像诊断、介入治疗等就诊流程改为并联式。如今,当卒中患者抵达医院时,基于救护车上传来的数据和基本诊断结果,患者家属只需要一个步骤,就可以一站式完成分诊、挂号、付费、取药等多个环节。

第四,诊断和治疗。卒中患者在完成一站式的快速接诊程序后,需要以最快的速度进入 CT 室进行扫描诊断。长海医院在卒中急救通道旁配备了一个 CT 诊断室,病情较轻的卒中患者可以在此接受扫描、诊断和灌注治疗。而病情更为严重危急的患者,则被直接送入介入手术室,立即实施导管介入手术。在导管室内,医生在「星云太空站」的支持下,可以获取更为清晰、直观的图像,进行更为精准的介入治疗。

第五,神经重症监护室。基于互联的 eICU 解决方案能帮助医生和护士通过一个中央工作站为重症监护室的患者提供高质量、标准化的床边护理。据悉,飞利浦的 eICU 解决方案目前在美英医院普遍使用,数据显示,eICU 患者的生存率高出 26%,出院时间缩短 20%。

第六,卒中康复和二级预防。中风患者一旦复发,很容易增加死亡率、再次住院、长期残疾和痴呆的可能。为防止脑血管病疾病复发,应积极控制可预防的危险因素。据了解,由智能硬件、手机应用、后台管理软件,结合本地化的服务组成心脑血管疾病患者院后管理系统,利用 IT 技术,以「健康计划」为纽带把三级医院、社区医院、病人和家属有机结合起来,从而提高心脑血管疾病病人的诊疗质量,降低成本和病人的再入院率。

卒中救治需要更多「急救合伙人」

「在卒中治疗方面,需要充分调动各类社会资源,要像合伙人一样,毫无保留、信念一致地去开展临床和科研工作。」正是基于这样的理念,飞利浦正与长海医院紧密合作,共同建设一个更完善的「卒中中心」。

据了解,在这个「共创」的过程中,长海医院拥有丰富的病例和临床实践,飞利浦拥有与临床相结合的数字化和人工智能技术。双方的目标是发挥各自所长,构建一个开放式的生态系统,引入各方「急救合伙人」,通过互联与整合的医疗系统提高卒中疾病的防治水平。

福鸿-飞利浦-01.jpg

据悉,伴随卒中中心建设进程加速,中心还将采集完整的卒中患者信息,将卒中防治全生命周期,从个人健康管理、院前急救、院内诊断、手术、监护、院后等患者所有信息都整合在一个平台上,构建一个结构化的「急性卒中专病数据库」。高质量的结构化数据,不仅对于流程改进、临床研究、精准诊疗和个性化护理具有极大的价值,还能从「人口健康管理」的角度对疾病预测、构建经济流行病模型等,为慢性病防控的政策制定和执行提供有益的参考。

编辑: 徐沛沛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