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二十八届长城国际心脏病学会议上,中国高血压联盟副主席兼秘书长、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王文教授介绍了即将发布的《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7 年修订版)》的更新要点,并应丁香园邀请在会后做进一步分享。本文将分别就新指南的降压目标值、血压测量、药物治疗原则等更新内容进行介绍。
我国约有 2.9~3 亿高血压患者, 1/3 成人患有高血压。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病发病的第一危险因素,我国 71% 的脑卒中和 54% 的心梗死亡与高血压有关。最早在 1999 年,刘力生教授组织编纂了第一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5 年、2010 年分别进行修订,即将发布的《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7 年修订版)》为第四版指南。
降压目标值
本次指南修订最主要的关注点在于血压目标。2014 年美国成人高血压治疗指南(JNC8)发布后,对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高血压降压目标的设定都产生了影响,也给不少心内科医生带来了困惑。新指南经过 20 余场专题研讨会,其中大部分是围绕高血压相关疾病的血压目标展开讨论,最终达成共识。
(1)一般高血压:<140 / <90 mmHg;(部分 130/80 mmHg 上下)
王教授提到,我国血压达标率低的原因之一,在于部分医生认为降压目标即是 140/90 mmHg,当血压降至 140/90 mmHg 时就掉以轻心,甚至「不动了」。因而建议,一般高血压患者的降压目标应小于 140/90 mmHg,部分可降至 130/80 mmHg 上下,这样即使出现波动也能维持血压在 140/90 mmHg 以下。
(2)老年(65~79 岁): <150 / <90 mmHg。如患者可耐受,则可降至<140 /<90 mmHg;
(3)80 岁以上: <150 / <90 mmHg;(SBP 140~150 mmHg)
另外,新指南对合并糖尿病、慢性肾脏病、蛋白尿、冠心病、脑血管病、心力衰竭等疾病的高血压患者的降压目标作出了建议。
CHIEF 试验纳入 13542 例高血压患者。该结果指出初始小剂量联合治疗可明显提升高血压达标率。CSPPT 研究提示补充叶酸可预防脑卒中,显著降低 21% 脑卒中风险。
血压测量
王教授提到,新指南在血压测量方面进行了重要推荐,尤其是推荐使用国际标准(BHS,ESH,AAMI)认证合格的上臂式自动血压计, 目前仍可使用水银柱血压计,但由于汞的环境污染,水银柱血压计将逐步被医用电子血压计取代。
药物治疗原则
旧指南推荐高血压药物治疗应从小剂量开始,但为提高控制率,实现血压达标,新指南修改为一般高血压患者应从常规剂量开始,而老年人仍从低剂量开始用药。具体的药物治疗原则包括:
(1)常规剂量开始(老年人小剂量开始):不达标者加量至足量;
(2)合理联合用药:不同作用机制的联合处方、复方制剂;
(3)尽量用长效降压药:每天口服一次,维持 24 小时;
(4)个体化。
指南背景与发布时间
近年来,我国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提高,且脑出血的标化死亡率下降。2015 年的高血压知晓率达到 51.5%,控制率达到 16.9%,均比 10 年前的控制水平有了长足的进步,见下表。
表 1 我国三次高血压患病率、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调查结果
本次指南修订执行国家「预防为主,防治结合,重心下沉」的方针,更加贴近我国高血压国情现状,即:我国为发展中国家;医疗资源不均衡,且我国为脑卒中高发区,治疗高血压主要目标是预防脑卒中,该点与西方国家不同,因此可以学习借鉴,但不提倡国内医生照搬西方指南。
王文教授介绍,指南现已进入统稿阶段,预计在今年年底或明年年初发布。高血压指南发布之后将在全国不同的医疗机构中进行宣传推广,即「火炬计划」。指南制定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让更多医生了解并付诸临床实践。新指南的颁布必将大大推进我国高血压防治进程,我们也将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