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时间的心率变化对参数的影响
流行病学研究显示静息状态心率是全因死亡和心血管死亡率的预测因子。心率升高与预后不良有关。近期哥本哈根大学的一项研究以尚未出现明显心脏病症状的人群为研究对象,结果显示心率升高与死亡率增加、心血管疾病密切相关,其中夜间心率最为重要。该研究发表在《欧洲心脏杂志》上。
本研究受试者为哥本哈根动态心电图研究项目中的653位不同性别的患者,年龄在55岁到75岁之间。研究对象并接受了48小时门诊心电图监控,并在静息至少10分钟后检测静息状态心率。24小时平均心率根据正常的RR间隔的平均时间来计算。夜间心率根据上午2:00至2:15的15分钟计算。随访时间中位数是76个月,评价指标为全因死亡率和心血管疾病死亡、急性心肌梗死和血管重建。即使在调整传统危险因素后,三种心率检测数值与全因死亡率显著相关。三种心率测量值与性别年龄调整后的心血管症状有相关性。然而,当调整心血管危险因素后,静息心率和24小时效率的相关性消失。所有因素纠正后,仅夜间心率有相关性,危害比=1.17(1.05-1.30),P=0.05。
研究者由此得出结论,在尚未出现明显心脏病症状的中年人当中,心率升高与死亡率增加和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有关。其中,夜间心率最为重要,是多变量调整后与病人预后相关的唯一参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