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安定医院汶川救援队:十年后,我们仍然记忆犹新

2018-05-12 11:47 来源:丁香智汇 作者:智汇君
字体大小
- | +

前言

2008 年 5 月 12 日 14 时 28 分 04 秒,相信很多人终生都不会忘记这个时间。一场灾难在午后温暖安静的阳光里降临汶川小城。里氏震级达 8.0 的汶川地震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破坏力最大的地震,也是唐山大地震后伤亡最严重的一次地震。

汶川地震让全世界看到了中国人的坚韧和团结,也让心理救援这个陌生的词汇第一次进入中国人的视野。2008 年,也因此成为我国灾后心理援助 「元年」。

时光荏苒,汶川震后已是 10 周年,重建后美丽的汶川城让我们感叹救援者们的辛勤,汶川人脸上的笑容,则让我们由衷感念心理救援队人员的付出。那么,请跟随丁香园记者的足迹,走近当年第一批国家心理救援队员,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临床心理科西英俊副主任医师和安凤荣主任护师,感受他们在山崩地裂的瞬间给汶川人民带去的关爱和扶助。

微信图片_20180512113244.jpg
图1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临床心理科西英俊副主任医师和安凤荣主任护师接受丁香园采访

5.12后带走近百名伤员回京治疗

丁香园

2008 年 5.12 大地震期间,您作为北京安定医院医疗队成员第一时间深入灾区开展心理干预,请介绍一下当时的情况?

安凤荣主任护师:

整个过程回忆起来至今印象深刻。我们 5 月 17 日飞到四川成都,当晚就遇到一次大的余震。由于前期接洽不顺利,19 号我们才进入绵阳,后期整个就灾过程都是在绵阳进行。记得第一天住在一家饭店,墙体有个十多公分宽的大裂痕,还在不断掉墙皮,第二天我们就搬离了,和北京其他三支救援队一起住进当地一家骨科医院腾出来的搭在操场上的地震棚。

473275592995688593.jpg
图2 安凤荣主任在为伤员进行「眼动脱敏再加工」治疗

最初我们是到附近的灾区民众营和医院去初筛,发现有心理问题的人员给予个别干预。后期为了能让心理危机干预延续下去,我们对当地的医务人员进行了相关的培训。从灾区撤回时,我们还带了当地的近一百名伤员回来,在救伤的同时在北京对这些伤员进行心理干预。

从不信任到认可和支持

丁香园:

大灾给当地的老百姓带来了什么影响?心理干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挑战?

安凤荣主任护师:

四川人民的个性属于比较乐观比较阳光的,只要没有余震,我们就能看到很多市民在打牌等,心态比我预想的要好,四川人民真是非常的棒。当然,还是有很多人有各种情绪,抑郁、焦虑、不敢闭眼、好多闪回画面、躯体伤害,对未来担忧等都有。总的来说,灾区群众心理是比较复杂的。

当地政府反应非常快,第一时间出动了很多救援队伍,物资供应也比较充足,当地腾出很多体育场馆容纳安置灾区民众,这对灾区民众构筑心理安全感起到了很大作用。

当然,现场还是有些忙乱,我们的工作安排刚开始也不明确。群众第一次接触到心理救援,当时当地有很多心理救援队伍,政府的、民间自发的都有,水平参差不齐,有的还欠缺必须的技能,使灾区民众一定程度上有一种不信任感。但随着救援的深入,后期我们逐渐得到了当地政府、医院和灾区民众的认可和支持,工作开展比较顺畅。

254556977362485931.jpg
图3 安凤荣主任在为伤员进行心理干预前的筛查

灾后心理干预需要分阶段进行

丁香园:

震后心理治疗及心理疏导支持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当时灾后心理疏导工作的关键是什么?医疗工作者应怎样进行初期的心理疏导?

安凤荣主任护师:

灾后心理干预需要分阶段进行。最初大家带着一种热情,就是救人,更多的是正面事迹的宣传、鼓舞士气,然后就进入到生理安置阶段,最后相对安定后,就会产生各种情绪,甚至一些负性情绪,比如对安置工作的不满或对未来的担忧等。对于灾区有比较明显的心理问题的灾区民众,应该给予长期的心理辅导。

即使到现在,也还有部分群众地震时的心理阴影没有过去,比如某位患者因为母亲在灾难中去世,总是感觉自己没有尽孝等,这类延续性的心理问题确实需要长期关注,给予疏导。

西英俊副主任医师:

汶川地震对于心理卫生工作是一个巨大的挑战。灾后心理救援非常复杂和艰难。我们当时分了好几批,一部分在医院驻点,对伤员就地开展心理救援工作。当时外伤病人截肢的很多,伴随的恐惧、对未来的担忧、对于自己家人的焦虑等,心理治疗的需求非常迫切,也非常大。

404343369139252858.jpg
图4 北京安定医院医疗队抵达灾区准备开展工作,图为部分队员,左起第五为西英俊主任。

另一部分巡回到各个灾区点,流动式地发现需求,就地干预。尤其是对儿童、学生、妇女等弱势群体的心理危机干预。还有一批人去到救援人员中,因为突发事件所带来的影响并不限于当地民众,还有救援人员,他们的心理健康维护和应激造成的心理创伤的干预也非常必要。

心理救援复杂、持久,不同的阶段都有不同的工作中心,首先是接触,要求共情、理解、温暖、尊重,传递给当事人能够接受的温暖,让他信任你,愿意接受你的帮助,这是最基本的,也是非常重要的。

其次是接触后让当事人感觉到舒适安全,稳定他的情绪,给灾区民众最大安全感的办法是基本生活需求的满足。

第三是给予情绪安抚,这个时期当事人会有很多倾诉,心理救援人员要充分收集各类信息,才能给予当事人实际的帮助。进一步提供给当事人一些自我纾解、自我调理的方法,教育当事人认识到灾难发生后的一些反应是正常的,不要因此而焦虑和担忧,这就是心理干预中的「正常化」教育。

接下来要联系相应的资源,让当事人能看到自身的内在资源和外在的来自家庭和当地政府的资源支持。

最后还要做好心理急救和后续心理康复阶段的中间过渡,为当事人后续获得心理服务搭建桥梁。大概的心理救援策略就是这样,非常复杂,需要根据当事人情况进行个性化干预。

远离创伤后应激障碍,我们做到了!

丁香园:

临床研究调查显示,在遭遇重大自然灾害或严重创伤之后,民众罹患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的风险显著增高,创伤后应激障碍的诊治的要点是什么?

西英俊副主任医师:

PTSD属于心因性障碍。有研究已证实,经历重大突发性灾难的事件后约 30% 的人将来可能会有 PTSD。

根据 DSM-5,PTSD 包括四大症候群:

第一是侵入性症状,包括噩梦,闪回等表现。

第二是 「回避行为」,当事人对能提示他回忆起既往闯入性记忆的一些事件或地点呈现回避态度。 

第三是认知和情绪方面改变。当事人可能会有自责内疚、自我羞愧控等比较偏激的非现实性的自我认知。还可以有情绪改变,如长期处于情绪低落,对事物缺乏快乐的愉快的体验等。

第四是反应过度,警觉性增高。当事人他在经历长时间后,可能会对周围的类似情况表现出高度警觉,对一些微小的变化如声音或一些光亮可能会出现过度反应。

PTSD 往往会伴随其他的一些精神障碍,如双相情感障碍、抑郁障碍、物质依赖等,其他问题反过来而又会加重 PTSD,最终导致身心健康和社会功能的严重损害。所以在重大突发事件发生以后,我们要高度重视 PTSD 的出现,并积极干预。

安风荣主任护师:

我们当时对灾区民众、救援人员都进行了有效的心理疏导和干预,对于预防后期发生 PTSD 是有帮助的,现在我们国家在重大灾害时都是第一时间出动心理危机干预。

天灾无情人有情。汶川救灾让我国的灾难救援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心理救援成为救灾工作重要的组成部分。10 年过去了,全国人民用一腔大爱建起了一座新的汶川城,全国的心理救援人员也用大爱为汶川人民在心底筑起了一座长城,抵御天灾带来的伤痛,让幸福的花儿在汶川人民心底尽情绽放。


文字|沐雨

编辑|怡芳、俊华

文内图片来源|北京安定医院宣传科提供

文章转载授权及合作事宜请联系微信「panda_wqy」

微信图片_20180512113238.jpg

关注丁香智汇,回复关键字「安定抑郁

观看北京安定医院专家团队打造的更多专业视频

微信图片_20180512113831.gif

编辑: 文千月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