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我跟你吹,这个技术的开展能拯救无数人生命

2018-09-20 17:03 来源:丁香园 作者:
字体大小
- | +

用一根头发丝般的导线,从大腿股动脉进入血管,再「游走」到大脑,找到动脉瘤的「老窝」,穿过重重迷宫,拆除颅内的「定时炸弹」……近日,我院神经外科完成一例 Pipeline 密网支架治疗颅内动脉瘤手术,填补了潍坊地区技术空白。

莫要轻视脑中「定时炸弹」

脑动脉瘤有「深埋脑中的定时炸弹」之称,赵本山突发脑溢血、李小龙意外猝死、意大利球员莫罗西尼球场身亡……在这些名人死伤的背后,隐藏着一个低调而凶恶的杀手——脑动脉瘤。该病第一次破裂,死亡率达 30%~50%;如果一直不接受手术治疗,肯定会发生第二次破裂,死亡率可超过 90%。

可能在大家心目中,觉得该病离自己很远。其实,如今每百人中就有六人会患脑动脉瘤,意味着它一直悄悄潜伏在我们的身边,伺机作恶。如果头晕、头痛、视力下降,尤其是突然变成「斜眼」,要格外警惕脑动脉瘤破裂出血的可能。脑动脉瘤不是肿瘤,而是动脉壁的局部异常膨出,就像血管壁上吹起来一个气球,里面充满了动脉血,相当于在血管主路上开了一个「旁门」。普通动脉瘤一般直径只有几毫米大小,巨大动脉瘤的直径则超过 2 厘米,芝麻绿豆大小,却足以致命。一旦破裂出血,如果不及时治疗,残废以及死亡率很高。

新理念   新技术   创造新突破

复杂脑动脉瘤一直都是临床治疗的难点,传统的治疗手段往往无法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而科学就是在困难中前进,密网支架血流导向系统-pipeline 支架技术划时代、革命性的出现,使神经介入技术得到了质的飞跃,完美解决了困扰我们多年的技术难点,改善了高复发、非致密栓塞、再破裂出血等缺陷,它应用血流导向技术,使那些不可能变成可能。

微信图片_20180920165241.jpg
Pipeline 的出现,标志着对颅内动脉瘤的介入治疗方式从常规的瘤腔内治疗发展为对载瘤动脉的修复重建,也就是从单纯的「填坑」转变为重新去「铺路」。

Pipeline 密网支架作为血流导向装置的代表,以载瘤动脉重建为理念,通过降低入瘤血流的流速、流量,加速动脉瘤内血栓形成及瘤颈处内皮化,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对大型或巨大型颅内动脉瘤的治疗结果产生了革命性的变化。文献报告 Pipeline 治疗颅内大型、巨大型动脉瘤的随访结果提示治愈率 92%~100%。由于动脉瘤内不必再填塞弹簧圈(或仅需少量弹簧圈),动脉瘤的占位效应也得到缓解甚至完全解除,同时总体费用低,效果好,是今后颅内大型、巨大型动脉瘤治疗的方向。

高难度   高风险   打造新高度

患者为 72 岁老年女性,较胖体型,既往高血压病史数十年,服药控制血压,因头晕查体发现颅内动脉瘤来我院。造影发现左侧颈内动脉交通段宽颈大动脉瘤并伴籽瘤,患者动脉硬化严重,血管条件差,动脉瘤远端颈内动脉有狭窄,载瘤动脉远近端管径大小不一,同侧大脑前动脉起始段不发达。手术难度极大。

微信图片_20180920165314.jpg

头发丝般粗细的导丝,血管是弯曲的,导丝也极软,每前进一毫米,都是非常艰难的,就好比拿着绣花针一样,需要一点一点的取得进展。

与患者家属沟通后,家属同意选择此类动脉瘤介入治疗的最佳方案:Pipeline 密网支架加弹簧圈栓塞。在进行了充分的术前准备后,神经外科王增武团队于 8 月 22 日行介入手术治疗。术中采用「双导引管、瘤内成袢、推拉释放」等一系列高难技术,稳步攻克各个难关,顺利完成手术。

相信随着该技术的不断完善及普及,临床经验的不断积累和实践,会有更多的患者从中获益。

编辑: 丁吕瑾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