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试者生存分析曲线
研究要点:
- 感染性休克与心功能不良反应有关,β阻滞剂可控制心率但可能导致心血管代偿失调。
- Andrea Morelli等人研究了短效β阻滞剂艾司洛尔对高死亡风险的严重感染性休克患者心率的影响。
- 结果发现β阻滞剂治疗感染性休克患者可达到目标心率,且不会增加不良结局,结果发表于《美国医学会杂志》。
感染性休克与心功能不良反应有关。β阻滞剂治疗可控制心率,并可改善心血管表现,但β阻滞剂可能会导致心血管代偿失调(心脏无法维持足够血循环)。为此,意大利罗马大学Andrea Morelli教授及其同事进行了相关研究,评估短效β阻滞剂艾司洛尔对高死亡风险的严重感染性休克患者心率的影响。结果发现,β阻滞剂用于感染性休克患者治疗可达到目标心率,且不增加不良结局,研究结果发表于《美国医学会杂志》。
这项2期随机化临床研究于2010年11月至2012年7月间在一所大学医院特护病房(ICU)进行,受试者均为心率不低于95次/分钟且需高剂量去甲肾上腺素维持平均动脉压不低于65mm Hg的感染性休克患者,其中77名受试者随机分配后接受持续艾司洛尔输液,将患者在ICU期间的心率维持在80-94次/分钟(BPM)间,另77名受试者接受标准治疗。研究主要终点为心率降低至预定95 BPM阈值以下,且持续超过96小时心率维持于80-94 BPM间。
研究人员发现,艾司洛尔治疗组中,所有患者均达到目标心率,且治疗期间心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此外,艾司洛尔治疗组28天死亡率为49.4%,而对照组死亡率为80.5%,艾司洛尔治疗组总体生存率较高。两组间其他心肺变量或补救治疗需求没有临床相关差异。不过,研究人员同时指出,艾司洛尔对患者临床结局的影响还需更深入的研究。
研究背景:
感染性休克与交感神经过度兴奋、血浆儿茶酚胺水平升高、心肌抑制、血管低反应性和自主神经功能障碍有关。一般而言,低动力型高心输出量并伴有心动过速和低血压的患者对外源血管加压药的反应较差甚至没有反应。尽管目前主流推荐的败血症相关低血压的治疗用药是去甲肾上腺素,但过多的肾上腺素压力会带来诸多不良反应,包括直接心肌损伤、胰岛素抵抗、促凝、免疫抑制并促进细菌生长。而高儿茶酚胺水平、儿茶酚胺治疗范围和时间以及心动过速均与严重患者的不良结局相关。
在败血症引起的心肌抑制中也出现交感压力升高的现象。即便在排除血容量减少、贫血、焦虑和药物作用等常见原因之后,败血症患者也经常处于心动过速状态,β肾上腺素阻滞剂也许可以有效控制心率并减少交感神经过度兴奋引起的不良反应。在败血症的动物模型中,β阻滞剂看似有效,特别是用于预处理治疗时。不过,尽管控制心率有可能改善心血管功能,但β阻滞剂用于人的感染性休克治疗可能会导致心血管补偿不全,这点必须纳入考虑。一项患者服用口服美托洛尔以降低心率至95次/分钟以下的研究显示该疗法具有较好的安全性,但静脉注射β阻滞剂的安全性尚未经正式研究。
研究人员假设静脉滴注β阻滞剂以控制感染性休克患者的心率是一个有效的手段,可在不增加并发症的前提下,增强心肌功能并改善结局。本次研究旨在确定短效静脉注射β1肾上腺素受体阻滞剂艾司洛尔能否将心率降至预定阈值以下,并检测该疗法对系统血流动力学、器官功能、不良反应和28日死亡率的后续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