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boratory findings
研究要点:
- 通过测量斑块体积的改变,可以更好地评估抗粥样硬化药物对斑块进展的疗效。基线冠状动脉斑块负荷对接受治疗后LDL-C降低至<70mg/ml患者的临床转归的影响尚不明确。
- 这项发表在EHJ上的研究表明,基线冠状动脉斑块体积能预测MACE发生。
动脉粥样硬化与大多数缺血性心血管事件有关。通过测量斑块体积的改变,可以更好地评估抗粥样硬化药物对斑块进展的疗效。基线冠状动脉斑块负荷对接受治疗后LDL-C降低至<70mg/ml患者的临床转归的影响尚不明确。来自美国的一项研究评估了高强度他汀类药物治疗后基线冠状动脉斑块负荷的预后意义,相关结果发表在《欧洲心脏杂志》上。
SATURN使用串行血管内超声(IVUS)测定了1039例患者在瑞舒伐他汀40毫克至阿托伐他汀80毫克治疗前和治疗后24个月的冠状动脉粥样斑块体积。这种事后分析比较了基线粥样斑块体积百分比(PAV)小于(n = 519)或大于(n = 520)中位数的患者的PAV和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死亡、心肌梗死、卒中、冠状动脉血运重建和因不稳定型心绞痛住院)之间的关系。
基线PAV较高的患者与基线PAV较低基线患者相比,LDL-C水平在基线水平和随访期间相似。在多变量分析中,基线PAV每个标准差的增加是与MACE增长28%有关。四分位数基线PAV最高(>41.8%)的患者2年的累计MACE发生率为12%,明显高于所有PAV四分位数较低患者的发病率。LDL-C基线水平和治疗后的水平与MACE发病率无关。
结论如下,高强度他汀类药物治疗后随访2年,尽管治疗后LDL-C水平很低,基线冠状动脉斑块体积能预测MACE发生。
研究背景: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与心血管事件发病密切相关。临床试验证实他汀类药物能有效降低LDL-C。患者接受治疗后,基线冠状动脉斑块负荷对心血管事件的影响尚不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