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要点
- 该研究为一项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
- MRA检查动脉瘤出现的假阴性和假阳性主要位于颅底和中脑动脉。
- 配合放射科医生徒手三维重建其诊断性能显著提高,磁振造影的磁场强度为3特斯拉时诊断能力更佳。
- MRA诊断颅内动脉瘤其敏感性和特异性高
颅内动脉瘤最可靠的成像技术莫过于数字减影血管显像(DSA),但DSA费时且具有创伤性,费用也较高,后来被CT血管造影所取代(CTA),但DSA和 CTA的造影剂可能致辐射和过敏,今日,刊登在《放射学》杂志的一篇文章也提示,造影剂残留在脑内会导致脑部异常,应警惕造影剂所带来的危害。磁共振血管 造影(MRA)应用于临床,因其更具有无创性、安全性、无需注射造影剂,对病人无创伤性、无痛苦,亦无辐射性损害,造影剂反应和并发症显著减少成为临床诊 断颅内动脉瘤的首选。
为了进一步优化MRA在临床上的应用,针对这种情况,来自荷兰马斯特里赫特大学医学中心放射科的Anna M.H. Sailer博士等人进行了一项研究,研究的目的在于评估MRA对于诊断破裂颅内动脉瘤和未破裂的颅内动脉瘤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其研究结果在线发表于 2013年12月10日的《Stroke》杂志上,研究结果表明MRA诊断颅内动脉瘤时,敏感性和特异性高。
研究经4个电子数据库中进行系统性检索1998年1月至2013年10月的发表的相关文章,入选12项研究,并以MRA和DSA作为参照标准,两个独立的审 稿人评价了纳入研究的方法学的质量。数据来源于符合条件的研究,综合评估计算了所有的研究及其亚组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并且检验了研究的异质性,也评估了发表偏倚。
经过谨慎的评估得知,纳入的研究方法学质量高,样本量大的研究结果具有的更高诊断价值,大多数的研究使用的是磁共振血管造影时间飞跃法(MRATOF),评估了960名患者,发现772名有动脉瘤。异质性参照敏感性和特异性为中度到高度。总灵敏度为89%。使用MRA检查动脉瘤出现的假阴性和假阳性主要位于 颅底和中脑动脉。由放射科医生徒手三维重建诊断性能显著提高,磁振造影的磁场强度为3特斯拉时效果更佳 (P=0.054)
研究结论表明,使用MRA诊断颅内动脉瘤时,敏感性和特异性高。
研究背景
颅内动脉瘤多为发生在颅内动脉局限性扩张,是造成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首位病因,在脑血管意外中,仅次于脑血栓和高血压脑出血,位居第三。任何年龄可发病,多数好发于40至60岁中老年女性,病死率和病残率较高。为此,早期,及时,准确的识别颅内动脉瘤,对于降低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病死率和病残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 义。
多年来,DSA作为颅内动脉瘤筛查和诊断的金标准,但由于其创伤性、费时费力、价格高、合并症多等缺点。CTA作为一种无创、快捷、 操作简单、价格低廉的影像学诊断技术,在临床颅内动脉瘤的诊断中已可以大部分取代DSA造影检查,在临床的应用价值得到肯定。MRA为上个世纪90年代首 先报道并应用于临床,对脑血管疾病的诊断有独特的优势和巨大的潜力,其原理基于饱和效应、流入增强效应、流动去相位效应,形成两种常规的技术,即为时间飞 跃法(TOF)和相位比较法(PC),前者应用较多。
MRA与CTA、DSA相比,更具有无创性、安全性,其优点是无需注射造影剂,对病人无创伤性、无痛苦,亦无辐射性损害,造影剂反应和并发症显著减少,目前,MRA成为诊断颅内动脉瘤的首选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