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内出血急性期应重视平稳降压

2014-05-14 22:02 来源:丁香园 作者:米怀
字体大小
- | +

高血压是卒中的危险因素,特别是初发和再发的颅内出血,且高血压预示着颅内出血发病 24 小时内预后更差;因此早期强化血压控制可能是安全和有效的。

INTERACT2 试验已表明:早期强化血压控制达到靶向目标可改善功能预后,且风险低;但是作者同时发现在 4 小时内接受降压治疗和 4-6 小时接受治疗作用没有差别。

血压波动或可预测预后,作者根据 INTERACT2 试验的数据分析血压波动的预后价值。结果于发表在 Lancet Neurol 上,显示:急性颅内出血病人,收缩压波动似乎预示预后更差;持续的血压控制方式,特别强调避免收缩压峰值的出现,能够增强早期将收缩压控制到 140 mmHg 的获益作用。

INTERACT2 试验是一个随机对照试验,共入组 2839 个自发性颅内出血伴高收缩压(150-220 mmHg)。在颅内出血 6 小时内,参与者随机分为强化治疗(血压在 1 小时内降到目标血压<140 mmHg)或者指南推荐的治疗组(血压<180 mmHg)。主要终点事件是死亡或者 90 天时改良 Rankin 量表评分 ≥ 3;次要终点事件是 90 天时改良 Rankin 量表评分较前有增加。

血压波动具体为前 24 小时(超急性期)测五次,且第一小时每 15 分钟测一次(第一小时内测量的值不用来计算血压波动性);在第 2-7 天(急性期)测 12 次(每天的早上和晚上各测一次)。具体见图。利用逻辑回归和比例概率回归模型估计血压波动性和预后之间的联系。

结果表明:收缩压 SD 在超急性期和急性期都和主要终点事件有一个线性关系,超急性期血压波动性的 OR 值 1.41;急性期 OR 值 1.57。同时发现超急性期预后最强的预测因子是收缩压最大值,而急性期是收缩压 SD 值,次要终点事件得出的结果也是相似的。

这篇文章给我们提示,在颅内出血发生后,不仅快速降低高的收缩压是重要的,而且平稳血压控制更重要。

查看信源地址

编辑: neuro208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