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栓弹力图(thromboela-stogram,TEG)是一种监测全血凝血状态的方法,在 20 世纪 80 年代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并获得了飞速发展。目前,TEG 已被广泛用于指导临床成分输血和相关药物使用、多种情况下即时的凝血监测、预测静脉血栓风险等。
为什么做 TEG?
完善 TEG 的主要目的是对患者凝血状态进行个体化管理,进而预测血栓和出血风险,指导抗凝、抗血小板等药物的使用及临床成分输血等。TEG 的主要监测项目及临床意义:
报告单长啥样?
分两部分:① 检测数据及血栓弹力图报告;② 报告的解读提示。
检测数据及血栓弹力图报告
报告的解读提示
结果如何解读?
由于血栓弹力图监测的是凝血过程中的各项指标,因此要了解血栓弹力图必须先掌握凝血过程。
1凝血过程:
包括 3 个阶段:凝血启动、血凝块形成和血凝块溶解(纤溶),前两者统称为血液凝固。
1)血液凝固过程
2)血凝块溶解(纤溶)过程
注:① 纤溶抑制物: 主要包括纤溶酶原激活抑制剂 (PAI) 和 α2 抗纤溶酶 (α2-AP)。
PAI:主要有 PAI-1 和 PAI-2 两种形式。PAI-1 与 t-PA、U-PA 以 1:1 比例特异性结合,使其失活,同时激活 PLG。
α2-AP:由肝脏合成,与 PL 以 1:1 比例结合形成复合物,抑制 PL 活性;FXIII 使 α2-AP 与纤维蛋白以共价键结合,减弱了 PL 对纤维蛋白的敏感性。
α2-巨球蛋白:抑制纤溶酶,也可抑制凝血酶、激肽释放酶等。C1 抑制物(补体 C1 抑制物):抑制激肽释放酶和 XIIa 对纤溶酶的激活。②PL 降解纤维蛋白原产生 X 片段、Y 片段及 D、E 片段;降解纤维蛋白则产生 x'、Y'、D-D、E' 片段。
上述所有的片段统称为纤维蛋白降解产物 (FDP)。
2TEG 基本简介
血栓弹力图可以监测凝血的整个过程(除血管内皮因素外),其检测内容为:血凝块强度的变化及时间,包括血凝块形成的速率(纤维蛋白的形成速度)、血凝块的强度、血凝块的稳定性(血凝块溶解)。
3基本参数:R、K、α、MA、EPL、LY30
1)基本参数示意图:
2)基本参数的临床意义:
3)TEG参数及临床意义小结
4)不同 TEG 图形的例子
TEG 的临床应用
解决了上述 3 个问题,我们对 TEG 已有基本了解,但要顺利解读,我们还差一步,即需要解读方法。
根据 TEG 跑图顺序,本人总结出解读「一条时间线,先总后分」法,即先看凝血指标中 CI 值(凝血综合指数),明确是低凝、高凝还是正常状态,再按时间顺序各个解读(R、K、α、MA),最后看纤溶指标(EPL、LY30)。下面我们举一个例子。
解读顺序:「一条时间线,先总后分」法:
1. 首先解读出上述各参数的意义:1)先看凝血指标① 先总:CI 值 -7.6 低,考虑低凝状态;② 后分:R 值 6.1 min 正常,代表凝血因子活性正常;K 值 6.3 min 偏高,代表纤维蛋白水平低或纤维蛋白原功能低下,处于低凝状态;angle 角 44° 偏小,代表纤维蛋白水平低或纤维蛋白原功能低下,意义同 K 值;MA 值 26.5 mm 低,代表血小板功能低,处于低凝状态。2)再看纤溶指标LY30 值 56% 高,代表血凝块溶解快,考虑纤溶亢进;EPL 值 56% 高,代表血凝块溶解快,考虑纤溶亢进。
2. 综合各参数信息从上可以看出:凝血指标:患者处于低凝状态;纤溶指标:患者为纤溶亢进。
3. 得出结论原发性纤溶亢进。考虑原发性纤溶亢进导致纤维蛋白及血小板消耗过多,出现低凝状态。亦可根据上述 CI < 1 为原发性纤溶亢进,CI > 3 为继发性纤溶亢进来判定。下面来看看其他临床应用:
1指导临床成分输血和相关药物使用:
2区分原发性和继发性纤溶亢进
3评估抗凝和促凝等药物的疗效
TEG 在临床上应用越来越多,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希望这篇文章对大家起到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因水平有限,若有失误,恳请批评指正
用药助手专业版会员免费体验机会来了!
用药助手专业版由专业医生、药师辅助研发,提供 6 万 + 药品信息、13000+ 临床指南查询服务,保障临床用药安全;此外,还有十余个专业功能辅助医生临床决策流程。
「疾病诊断」、「临床路径」为患者入院后提供标准诊疗流程和治疗方案;
「医学计算」、「医学检验」帮助医生全面解读患者检验结果;
「相互作用」、「配伍禁忌」、「感染用药」、「药物总论」为药物、手术治疗保驾护航;
「患者教育」依托丁香园长期建立的庞大的专业知识库,构建坚实医患信任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