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协和医院张化冰等于2013年在《内科学年鉴》发表了一项回顾性研究(Discontinuation of Statins in Routine Care Settings),此文一经发表就引起了广大学者的积极讨论,而针对相关回应,作者已在《内科学年鉴》上作出了一一回应。近日,张化冰等再次就此项研究作出了相关解释,文章在线发表于6月11日的《英国医学杂志》。
作者在回应中再次强调了此项研究的目的和结论,认为其研究被部分学者曲解。
此项研究的核心目标就是探讨“真实世界”中服用他汀患者出现相关症状后,患者及其医生认为有多少是由他汀所导致。研究使用自然语言处理分析了超过10万份患者的资料,主要发现是当患者出现预定的他汀相关事件停用他汀后,90%以上的患者再次服用同一种或同类他汀后可长期坚持服用。根据观察,作者认为“许多他汀相关事件或许有其它原因,并且是可耐受的,这或许和个别他汀药物相关而不是整类药物”。需要指出的是,作者的研究结果得到了另一个研究机构进行的大型研究证实。
此项研究的目的并不是探讨他汀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使用作者的方法不能得到这样的结论。实际上,原文中并未使用“他汀不良事件”这样的词语,仅使用“他汀相关事件”—作者定义为“认为由他汀导致的临床事件或相关症状”。而使用这一定义的内在含义即认为难以确定他汀相关事件的确切因果关系。
在真实的患者治疗中,要确定他汀不良反应的真实发生率,随机临床试验和观察性研究都有其局限性。明确定义他汀不良反应仍需对其发生机制的进一步研究,并进一步研发更加敏感和特异的检测方法。同时,仔细研读现有的临床数据有助于指导临床实践,如避免心血管疾病风险较高的患者停用他汀后不再服用,而实际上此类患者有可能长期耐受他汀类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