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国台湾更新并颁布了 2022 年台湾高血压管理指南。与上版指南相比,新指南在血压测量方法、诊断标准以及血压控制目标等方面均做出了重大调整。
>> 点击阅读《2022 台湾高血压指南(2022 THS/TSOC 指南)》
【文末有高血压相关疾病-诊疗顾问免费阅读】
图源来源:文献截图
首先
新版台湾指南对血压测量方法做了新推荐建议。长期以来,国内外高血压指南均将诊室血压作为高血压诊断与评估的主要依据,但新版台湾指南认为,在很多医院很难实现诊室血压的规范化测量,使其实际应用价值受限。
家庭自测血压可以规避诊室血压测量的诸多不足,故推荐作为诊断高血压的主要依据。
新版指南提出了「722」方案:连续 7 天(至少 4 天)测量、每天测两次(早晨睡醒 1 小时内、在进食与服药前、排空膀胱后测量一次;晚上睡前 1 小时内测量一次);测量血压要测 2 次、且间隔 1 分钟。
经过一个周期(即 722)测量后方能确立高血压的诊断。如果能够实现完全标准的诊室血压测量,也可以作为诊断高血压的依据。
其次
新版台湾指南下调了高血压的诊断标准:家庭自测血压 ≥ 130/80 mmHg 即诊断高血压。
正常血压为 < 120/80 mmHg,收缩压 120 ~ 129 mmHg 且舒张压 < 80 mmHg 为血压升高,血压 130 ~ 139/80 ~ 89 mmHg 为 1 级高血压,血压 ≥ 140/90 mmHg 为 2 级高血压。
第三
下调了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目标。推荐将 < 130/80 mmHg 作为多数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目标。如果能够耐受,推荐 ASCVD、4/5 期 CKD、糖尿病伴靶器官损害者血压控制在 < 120/80 mmHg。
第四
ACEI/ARB、β-受体阻滞剂、CCB、噻嗪类利尿剂均可作为一线降压药物。
第五
经临床与影像学审慎评估后,肾脏去交感神经术可作为降压治疗的备选方案。
总的来看,新版台湾指南与 2017 年美国高血压指南有诸多相似之处,对高血压的管理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这将有助于进一步降低高血压相关靶器官损害的发生。
新版台湾指南对于家庭自测血压的重要推荐是符合实际、切实可行的,有可借鉴之处。
关于高血压诊断标准的调整是最值得讨论的问题。
首先必须强调一个问题:高血压诊断标准也好、降压目标值也罢,均是建立在血压精准测量的基础之上。抛开血压测量方法去谈论血压相关的其他问题是不合理的。
近年来,随着更多研究证据的不断发表,由美国官方资助的 SPRINT 研究结论不再是强化血压管理的孤立证据。
特别是新近以我国人群为基础的 STEP 研究以及最新 BPLTTC 荟萃分析的发表,为强化降压理念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至此,更为严格的管控血压已经成为较为广泛的共识,将 < 130/80 mmHg 作为多数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目标正在得到越来越多的学者的认同。
在此背景下,是否下调高血压的诊断标准再次引起我国学者的关注。
可以预测,在随后几年内更新的国际高血压指南中,将会有更多的国家或地区下调高血压诊断标准。这是有科学依据的,对于更好的管控血压、进一步降低血压增高相关性靶器官损害风险将发挥积极促进作用。
单纯从学术角度来讲,我个人完全支持这种做法。下调高血压的诊断标准对于提升我国医务人员以及普通居民对高血压危害性的认识、提高控制血压的主观意识、改善血压的控制率大有裨益。
然而,临床医学并不仅仅是一个学术与专业问题,也是社会问题与哲学问题。脱离社会背景的医疗决策无异于空中楼阁。
在一些医疗资源充足的国家和地区,高血压的「三率」已经处于较高水平,其防控工作已经处于高位「瓶颈」,下调高血压的诊断标准有助于进一步提高全社会对血压升高相关危害性的认识,助力 ASCVD 的防治。
但目前我国高血压防控仍处于较低水平,高血压的「三率」仍然很低,因此当前的主要任务仍应是让更多的高血压患者得到诊断与初步治疗,并着力提高治疗率与控制率。
更为重要的是,下调诊断界值还会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特别是对医保系统形成巨大压力。
根据孙英贤教授团队的研究数据,若将 ≥ 130/80 mmHg 作为高血压诊断标准,我国 18 岁及以上成年人中高血压的患病率将高达 58%,患病人数超过 6.1 亿 [1]。霍勇教授团队的研究也得到相似结果:高血压患病率高达 60.1%,预估患病人数达到 6.6 亿。
如果一个社会中半数以上人口处于「患病」状态,疾病诊断标准的合理性便值得商榷了。更多的年轻人被诊断高血压后,对招聘、就业、参军与商业保险等也将产生非常复杂的影响。
更重要的是,我国血压测量不规范现象严重而普遍,家庭自测血压应用与发达国家和地区也有较大差距,这可能会导致血压测量值整体偏高的现象。出于上述考虑,我认为目前下调高血压诊断标准的时机尚未成熟。
前文已述,目前已有较为充分的研究证据支持更为严格的控制血压。
为了避免一系列的不可预测的社会影响,并且减少高血压的相关危害,我们可以采取诊断标准与血压控制目标分离的策略。
继续沿用 ≥ 140/90 mmHg 的高血压诊断标准,但将 < 130/80 mmHg 作为大多数高血压患者的控制目标。
这是一种更为可行并且务实的解决方案。
【高血压相关疾病诊疗顾问延伸阅读】查疾病,写点评!
更多高血压相关内容 ↓
5 月 20 日至 6 月 30 日,诊疗顾问的疾病【全部免费】查看,邀你来点评!
觉得内容没有解决临床问题?
内容很不错,很细致!
内容有错误?
点击每篇内容下方的「点评」图标,即可反馈
本文首发 | 郭艺芳心前沿
投稿 | daidongjun@dxy.cn
原文参见:[1] Potential impacts of the 2017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 /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high blood pressure guideline on Chinese adults and how to address th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