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血管健康工程“直击动粥疾病”启动会在京召开

2014-08-21 17:01 来源:丁香园 作者:
字体大小
- | +

14.jpg

2014年8月19日,北京——为更积极应对中国心血管疾病不断高发的严峻局面、进一步普及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防控理念,由中国血管健康工程积极倡导的“直击动粥疾病 迎接拐点(STOP ASCVD,Bending the Curve)”启动会于8月19日在京隆重召开。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霍勇教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王拥军教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纪立农教授与会并共同呼吁ASCVD是中国目前心脑血管疾病管理的当务之急、重中之重!

应提高全社会对于ASCVD这一中国死亡率最高的疾病的认识,医学界更应该积极行动起来,有效推动ASCVD综合管理,全力遏制ASCVD死亡率的攀升,以推动中国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拐点的早日到来!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中国死亡率最高的疾病之一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简称动粥性疾病,是造成人类死亡率最高的疾病之一。冠心病、心肌梗死、缺血性卒中等心脑血管疾病都属于ASCVD的范畴,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也是ASCVD的高危因素。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的疾病人群, 也正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危人群和极高危人群。

目前,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被称为发达国家的“头号杀手”,在发展中国家,发病率也越来越高。在我国, ASCVD也已经成为中国死亡率最高的疾病,给社会造成了极大的负担。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霍勇教授在会议中指出,中国的心血管疾病发病在整个社会上发病率、死亡率都很高,动脉粥样硬化是心脑血管疾病的最主要病因,如何遏制中国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成为整个社会面临的最大问题。

加强ASCVD防控:推动心脑血管疾病“拐点”早日到来

霍勇教授在会议中指出, ASCVD防治形势严峻。近十年来中国胆固醇控制在整体LDL-C达标率有所提高,但极高危患者控制仍然不佳。探索和建立适合中国人群的ASCVD综合管理模式,有利于遏制中国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率和死亡率逐年上升的趋势,推动我国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拐点早日到来。

霍勇教授强调指出,在中国,目前主要要解决的问题是动粥疾病的有效干预和管理,急需的问题集中在三个方面: 一、应该治疗而没有治疗的患者治疗;二、应该充分治疗而没有充分治疗的患者充分治疗;三、应该长期治疗而没有长期治疗的患者长期治疗。这三个方面,是我国目前心脑血管防控领域的短板,也是我们首先要考虑改进和提高的。

心脑血管疾病管理, 从ASCVD开始!

除冠心病患者外,卒中和糖尿病患者同样面对ASCVD疾病危害。王拥军教授介绍说,在卒中治疗领域,ASCVD防治形势同样非常严峻。在数部新近的国际临床诊疗指南中,缺血性卒中被纳入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范畴。

卒中疾病本身具有高发病率、高死亡率和高复发率的“三高”特点,而在我国,卒中的患病率及死亡率持续攀升,在2010年卒中已成为我国居民第一位死亡原因。目前我国现存卒中患者超过700万,其中约七成是缺血性卒中患者。根据我国2012年的报告显示,缺血性卒中住院总费用高达298.45亿元,为我国带来沉重的疾病负担。

美国卒中防治成功经验提示:减轻卒中负担,积极启动他汀类药物控制胆固醇功不可没,但在我国卒中患者中胆固醇控制尚不理想,与欧美国家仍存在一定差距,我们要积极采取行动,规范中国临床医生对卒中患者的管理,提高患者对治疗的长期依从性,遏制中国卒中的蔓延。

纪立农教授与会并指出,糖尿病患者作为冠心病和卒中两大疾病的庞大潜在人群, 65%的糖尿病患者死于心脑血管疾病等大血管并发症。目前在我国ASCVD(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是糖尿病的主要死亡原因,而L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俗称“坏胆固醇”)是ASCVD的首要危险因素。

遗憾的是,在我国糖尿病患者的高胆固醇血症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都很低。

纪立农教授强调指出:他汀类药物是预防糖尿病患者ASCVD并发症的基石,但目前在糖尿病患者中,他汀类药物的使用率还亟需提高。糖尿病的管理不能只盯着血糖,必须在管理理念上与国际接轨,要超越“血糖中心化”,通过加强对包括高胆固醇在内的多危险因素的综合管理才能有效降低糖尿病的并发症,进一步改善糖尿病患者的预后。

编辑: rabbit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