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ICD)植入后相关感染发生率持续增加,甚至超过了ICD置入率。为进一步明确ICD感染的发生率及其预测因素,美国华盛顿大学Jordan M博士等进行了一项大型队列研究。结果显示ICD相关感染发生率为1.7%,文章最近发表于Circulation杂志。
该注册研究纳入了2006年至2009年期间,共200909例ICD植入患者。随访其出院后6个月内的ICD相关感染情况,并根据国际疾病分类 (ICD-9)编码分类。同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ICD感染相关因素。
结果显示,200909例ICD置入患者中,共3390例患者出现ICD感染,感染率1.7%。其中单腔、双腔和双室ICD感染率分别为1.4%、1.5%和2.0%(P<0.001)。装置更换患者的感染发生率高于首次置入者,分别为1.9%和1.6%(p<0.001)。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感染相关因素主要为置入除颤器后需再次介入时发生的不良事件(OR:2.692;95%CI: 2.304–3.145),心脏瓣膜手术史(OR:1.525;95% CI:1.375–1.692),因装置升级、故障或制造商建议等所致再置入(OR:1.354;95% CI:1.196–1.533)。
同时也包括肾功能衰竭需透析治疗(OR:1.342;95% CI:1.123–1.604),慢性肺病(OR:1.215;95% CI:1.125–1.312),脑血管疾病(OR:1.172;95% CI:1.076–1.276)及应用华法林抗凝(OR:1.155;95% CI:1.060–1.257)等。
该研究表明,那些伴有ICD置入并发症需再次介入、心脏瓣膜手术史、因除电池耗竭外其他原因接受装置置换以及合并疾病较多患者,其ICD感染发生率更高。
微信关注“丁香园心血管时间”,即可获得5个丁当奖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