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性三尖瓣反流往往伴随左心系统病理改变(例如二尖瓣狭窄)而出现,以往的观点认为,行二尖瓣手术后,三尖瓣反流会随之好转,功能性三尖瓣反流往往被忽视。然而,有研究表明,二尖瓣手术后,轻中度的三尖瓣反流术后会继续存在,并且伴随功能减退。
因此,在二尖瓣手术中,同时行三尖瓣瓣环成形术治疗轻中度的三尖瓣反流是必要的。最近的研究发现,在三尖瓣反流出现临床症状之前,右心出现可逆性功能紊乱时,三尖瓣环出现扩张和变平。即使在没有明显的三尖瓣反流之前,也需预防性的行三尖瓣环成形术。为了更好的行三尖瓣环成形术,来自美国的Khurram Owais等人对三尖瓣环的几何构型进行了研究,其结果发表在近期的ATS杂志上。
该研究使用Image Arena软件分析了26例患者的三维食道超声数据,所有患者均无三尖瓣病变,左右室功能均正常。使用MATLAB对三尖瓣环的Cartesian相关数据进行了分析,计算出三尖瓣环的大小、形状及运动。
该研究发现,在心动周期里,三尖瓣环的面积及周长均有明显的变化。在心脏舒张末期,其面积和周长达到最大值。三尖瓣环的前外侧区域变化幅度最大,三尖瓣环的隔瓣侧变化幅度最小。并且三尖瓣环的隔瓣侧呈现出明显的非平面性。此外,在心脏的收缩末期和舒张末期,三尖瓣环的垂直位置会出现11.3 ± 3.7 mm的变化(图1)。
图1:在心动周期中,三尖瓣环垂直位置的变化。
该研究表明,三尖瓣环是一个动态的、多维的结构,并且呈现出多种多样的区域化行为(图2)。三尖瓣环的三维特点为三尖瓣环成形术提供了更好的理论基础。
图2:计算机软件对三尖瓣环行三维重建,绿色代表收缩末期的三尖瓣环,红色代表舒张末期的三尖瓣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