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粒长度 新兴的心血管明星靶点

2015-01-25 14:01 来源:丁香园 作者:王鹏
字体大小
- | +

最近,European Heart Journal 杂志发表了一篇述评,指出最新的纵向研究证实了白细胞端粒长度与心血管风险因素相关,或可用于心血管疾病诊断及靶向治疗。

  一、研究成果

文中主要介绍了Masi博士研究团队开展的有关白细胞端粒长度与心血管疾病情况相关性研究。该研究结果显示,在长达10年的随访中,患者白细胞端粒长度与其接受的动脉粥样硬化亚临床治疗措施相关,而且这种相关性不受传统心血管风险因素影响。

研究者指出,该结果证实了除了患者实际年龄增加及传统心血管风险因素,心血管疾病患者的血管老化很大程度上受到白细胞老化速率的影响,也可以说是患者的细胞生理年龄,而白细胞端粒长度恰好能反映这一点。

  二、述评意见

述评指出,在众多造成基因失稳态及细胞衰老的途径中,白细胞端粒长度或白细胞端粒缩短现象或许只是其中的一分子而已。除此之外,表观遗传学调节机制及DNA修复机制都会影响血管细胞活性。

该研究的重要性在于,白细胞端粒情况反映了细胞增殖衰老,而后者代表了在一定遗传倾向下细胞对于环境压力的适应性情况。临床医生或可利用白细胞端粒缩短这一指标去鉴别诊断哪些患者具有心血管疾病高风险,而且可以通过监测白细胞端粒长度评估心血管疾病治疗的有效性。

实际上已往很多研究都发现了端粒长度与心血管疾病之间的联系,但是横向研究的局限性使得研究效力不甚理想,此次Masi博士研究团队开展的大型、长期纵向研究较好的证实了两者的相关性。

  三、相关研究概览

细胞端粒长度近些年受到了研究者的关注。有研究指出有吸烟史的患者即使戒烟后,其细胞基线端粒水平依然低于不吸烟的人群;近期研究指出他汀的抗衰老作用是通过减少端粒DNA氧化损伤而阻止端粒缩短。

而在动物试验方面,众多研究结果都支持细胞端粒状况会影响到血管细胞衰老情况,从而影响心血管疾病进展。

  四、端粒小贴士

研究者之所以关注端粒在心血管疾病领域的意义,源于学术界较认可的一个观点——衰老是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因素。而基础医学证实了细胞端粒长度与细胞衰老情况成反比。

具体来看,白细胞端粒长度是个体生理学年龄的可靠标志物,即细胞端粒越短,其所剩寿命越少。所谓端粒是DNA双螺旋末端的一段TTAGGG高度重复的碱基序列,在细胞分裂过程中具有保护线粒体末端的作用,但随着细胞分裂次数增多或细胞「年龄」增大,端粒不可逆的缩短。一旦细胞端粒缩短到一定程度,细胞即停止分裂,走向衰老死亡的命运。

从碱基结构来看,GGG三联序列意味着端粒更容易受到超氧自由基的攻击,因此,研究者推测并证实氧化应激损伤会加速细胞端粒消耗。另一方面,氧化应激是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发病机制之一,会造成血管内皮损伤,所以在细胞生物学层面,我们不难看出将=端粒长度与心血管疾病的潜在联系。

研究者之所以选择循环中白细胞端粒长度是基于一个假设——既然白细胞与骨髓细胞都来自造血组织,那么循环中白细胞端粒情况反映了造血位置细胞的端粒情况,而这两类细胞对于脉管系统的稳态及重塑起到关键性作用。

注:原研究题目Rate of telomere shortening and cardiovascular damage: a longitudinal study in the British birth cohort

查看信源地址

编辑: wangpeng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