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CG挑战:老妇人的“房室分离”

2015-03-04 16:12 来源:丁香园 作者:Tylen Chen
字体大小
- | +

患者女,64岁,既往有高血压史,对ACEI类和ARB类药物不耐受,目前服用β受体阻滞剂和地尔硫卓。因常规体检来到医院。

体检发现:血压较高,为170/90mmHg,因此医生增加了β受体阻滞剂和地尔硫卓的服用剂量。随访一周后,血压仍较高,且出现脉搏减缓。ECG如下所示:

图片1.jpg
各位看官有啥想法呢?

ECG参考解析如下所示:

F1.large.jpg

由图可知:心律齐,心率为36bpm。QRS波窄(0.08s),形态正常。电轴大概为-30°(其中I导联为正性波,AVF导联为负性波,II导联为等电位)。QT/QTc间期正常(480/370ms)。可见P波(+),心率达到75bpm时PP间期仍保持稳定(└┘)。I、II、aVF和V4-V6导联的P波都为正性。

因此,这是正常的窦性心律。然而,PR间期前后不一致,ECG前面部分稍微有点异样。第10个p波(^)提前出现,且形态与其他P波不同,在V1-V3导联为负性。这意味是房性期前收缩。在其影响下,窦房结相位重置,可见最后两个P波(*,其PP间期[┌┐]与和其他PP间期相同)和QRS波之间的的关系差异较大。

于是,出现了房室分离的现象,可归因于完全性心脏传导阻滞或者房室交界处心脏起搏器速度加快。由于房性心率快于室性心率,提示完全性的心脏传导阻滞,房室交界性逸博心律。逸博心律的发病机制是基于QRS波的形态,而不是逸博心律的频率本身(逸博心律较低,为36bpm)。房室分离还有另一种解释,即房室交界处心脏起搏器速度加快,这种情况下,确实可能引起房性心率慢于室性心率的现象。

本答案仅供参考,有更好地见解,欢迎留言。

查看信源地址

编辑: 陈润泰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