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 Circulation 杂志上刊登了最新一期的心电图挑战,正所谓乱花渐欲迷人眼,且看这两幅前后间隔 15 分钟的心电图带给我们怎样的视觉挑战。
病史简介:患者 45 岁老年女性,既往有哮喘病史,因哮喘急性发作入急诊治疗。患者显著呼吸窘迫,行沙丁胺醇雾化吸入和静脉注射类固醇激素治疗。治疗后几分钟,患者心率显著上升。行心电图检查(图 A),15 分钟之后患者心率变慢,再次行心电图检查(图 B)。
患者心电图:
图 A 患者接受治疗后心率加速时所做的 ECG。
图 B 患者接受治疗后心率减慢时所做的 ECG。
你的答案是什么?
标准答案:
ECG-A 规律的出现一段长 RR 间期(↔);我们称之为“规律性不规则心律”。心率 210 次/分。QRS 波群时限(0.08 秒)和形态均正常。电轴左偏,大约 -30°。规则的心房率 240 次/分(+)。aVF 导联和 II 导联上 P 波倒置。间歇期可见心房波持续性波动(锯齿状),长 R-R 间期(↔)是心房扑动波未下传造成的(^),呈现 2:1 的房室传导阻滞。房扑波到QRS波的距离进行性延长(└┘),因此考虑莫氏 I 型房室传导阻滞。
ECG-B 示规律心律,心率 105 次/分。QRS 博的时限、频率和电轴均和图 A 相同。QT/QTc 间期正常( 320/415 毫秒)。和图 A 类似,心率 210 次/分时能够看到清晰的心房波(^)。II,III,aVF,V4—V6导联心房波向下。这些波形呈锯齿状,没有等电位线。这是房扑的显著特征。该图是2:1房扑下传。
进一步探究:患者此时出现房扑最可能的原因是什么?应该怎样处理呢?欢迎广大医务工作者积极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