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抽血可致住院患者贫血

2011-08-24 00:00 来源:爱唯医学网 作者:
字体大小
- | +

据8月8日在线发表于《内科学文献》上的一项研究,急性心肌梗死(MI)患者在住院期间因诊断性血液检查引起的失血量很大,可能引起贫血。

该研究是由密苏里州堪萨斯市圣卢克中美洲心脏与血管研究所的Adam C. Salisbury医生及其合作者完成的,共纳入57家美国医院的17,676例MI患者。研究者们探讨了MI患者中诊断性血液检查与医院获得性贫血之间的关联,因为在该患者群中抽血一直与输血需求增加相关。研究者们使用了电子病历数据库中的信息,涵盖了最近8年中 57家医院的相关情况。研究队列全部由患急性MI的患者组成,排除在住院时已患贫血的患者以及进行了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的患者。研究者们根据检验的类型对失血量进行了估计,假设仅抽取进行规定检验所需的最小血量,并且在抽血时未浪费血液。

该队列中有20%(3,551例患者)在住院期间发生了中重度贫血。所有患者的平均血红蛋白值均下降,但与未发生贫血者(–1.6 g/dl)相比,发生贫血者的平均血红蛋白值下降幅度较大(-3.9 g/dl)。发生中重度贫血的患者整个住院期间估计的平均静脉抽血失血量比未发生者高出将近100 ml(173.8 ml vs. 83.5 ml)。另外,因实验室检查而抽取的平均血量因医院不同而有显著差异,从53 ml至109.6 ml不等。医院的常规抽血量与其住院患者的贫血发生率之间具有显著的相关性。一项初步分析显示,每抽取50 ml血与医院获得性贫血的风险增加18%相关,在校正潜在的混杂因素对数据进行校正后,该风险仍存在且很强。

在本研究中,12%的受试者在住院期间因抽血所致的失血量超过300 ml。在根据住院日对数据进行细分时发现,住院第1天发生贫血的风险最高(10.5%),之后10天住院期间风险相对平稳,为2.8%~4.5%。由于大多数诊断评估和治疗干预都发生在急性MI住院初期,因此后来在住院期间进行的采血中有许多是常规、定期的实验室抽血,这可能会导致持续性失血,而住院时间较长的患者失血量尤其高。

该研究的结果可能也适用于其他危重患者群。若有进一步的研究证实将静脉抽血导致的失血量最小化可预防贫血,并能改善患者的预后,那本研究的结果将对所有的住院患者具有广泛的意义,减少失血量的策略可能也会得到广泛普及,比如使用儿科采血管代替成人采血管,将采血量控制在标准的4 ml成人采血管的1~2 ml刻度。

导致医院获得性贫血的因素有多个,其中部分因素是不可干预的,比如患者的年龄和性别,存在慢性肾病以及急性炎症。但有一个因素是医务人员可控的,即尽可能减少抽血次数。

研究者表示,本研究属回顾性、观察性研究,故无法证实因果关系。为了证实抽血可致贫血,确定限制抽血次数和诊断性检查的抽血量能否预防医院获得性贫血及改善临床预后,还需要进行随机试验。

Salisbury医生及两位合作者的部分资金来自美国心脏学会药理学圆桌会议颁发的奖金。研究者们报告与多家药企存在联系。

编辑: 唐方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