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园:关于颅内血管的介入,您发文提到wingspan支架和球扩式支架到现在为止还没有直接研究对比的资料,不知道现在是否已经有相关的研究发表?
刘教授:已经有了,相关文章已经发表在国际杂志上了。其实这个不太好说,因为颅内支架还是一个未攻克的领域,wingspan和球扩式支架都不是完美的支架,各有千秋。但是再狭窄率也是与病变的部位,支架的长短,狭窄的程度,危险因素的多少都有关系。所以,目前来说,颅内介入还是一个正在探索、研究、随访的领域。选择病例一定要严格,这个非常重要。
丁香园:关于血管闭塞的再通,在机械取栓方面,这两年有什么进展?
刘教授:机械取栓是近两年研究的一个热点,目前已经有几种不同的机械装置,并且不断的有新装置产生。中国在这方面也在不断的尝试。MERCI、Solitaire等取栓装置现在中国市场还没有,所以我们用现有的Solitaire支架像一个网一样,把血栓载回来。但总体来说,还不够成熟,还处于探索阶段。但机械取栓不是万能的。
丁香园:脑血管疾病的治疗越来越离不开神经介入。
刘教授:它是一个重要的手段,不是唯一的。对于急性的、大的血管的闭塞,单用药物治疗有些时候是不行的。药物治疗使基础,预防是最重要的。但是一旦发生急性的事件,比如急性心梗,操作在此时尤为重要。但是脑血管病的处理还没有达到心梗介入的处理水平,所以更需要大家来探索。今后可能很多脑梗死在几个小时内血管重新打通了,可能就不会致残了。
丁香园:在机械取栓的适应症方面有哪些经验?
刘教授:还是有一些经验的。比如说颈内动脉的末端病变,所谓的T型病变,无论采用静脉溶栓还是动脉溶栓,效果都不好,这个时候机械取栓效果是比较明显的。如果手术时机较好,取栓的成功率能达到40-50%。基底动脉有时候也是溶不通的,需要介入或取栓的办法。
丁香园:关于氯吡格雷抵抗,国外大概8%到10%,国内的比例是多少?
刘教授:我没有做过相关人群的统计学研究。但是我们做过这个相关的基因多态性研究。现在用血栓弹力图来测试血小板功能抑制的程度,大概有10%的病例存在着抵抗的情况。阿司匹林也存在,但可能少一些。一般是通过调整药物剂量来达到理想的血小板抑制程度。比如这种患者用氯吡格雷75mg可能只能抑制到60%,加用到150mg,可以达到80%,这样就可以了。
丁香园:有没有存在换药的情况?
刘教授:有的。一般先增加氯吡格雷的剂量,或者联合应用其他药物,比如西洛他唑、阿司匹林。
丁香园:今年有介绍西洛他唑的CSPS Ⅱ的研究已经发表出来了。
刘教授:对。西洛他唑的血小板功能抑制作用还不错,我们也做过不同药物的对比研究。
丁香园:丁香园会员提出了一个问题,颈动脉支架介入后出现了低血压的问题,并且时间比较长,大概一周的时间。
刘教授:一周不算长,我们还碰到过一个月的的病例,一般都没问题。多注意监护,鼓励病人多运动,适当补液,一般不影响预后。因为颈动脉窦很敏感,且个体差异较大。年轻人、严重狭窄的病人手术后血压变化较大。如果碰到这种情况,我们一般术前应用阿托品。
丁香园:感谢您接受丁香园采访。
刘教授:别客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