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园专访吴新民教授:“北一医院使用肌松药的一些经验分享”

2011-05-10 00:00 来源: 作者:丁香园通讯员
字体大小
- | +
2011年4月21日,适逢《肌肉松弛药合理应用的专家共识》推出两年时间。丁香园通讯员在北京专访北大第一医院麻醉科吴新民教授,围绕着“肌松药的合理应用和临床疑惑”进行了深入探讨,其间吴新民教授也饶有兴致的谈起自己科室应用肌松药的一些独特经验,以下特别奉上采访录音整理稿,以飨丁香园网友。


丁香园通讯员专访吴新民教授

丁香园通讯员:吴新民教授,您好!感谢您接受丁香园的采访,2009年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集中编写了《肌肉松弛药合理应用的专家共识》(以下简称专家共识),推行已有两年。您能谈谈目前推行的效果如何吗?

吴新民教授:谢谢!《肌肉松弛药合理应用的专家共识》自2009年发布以来,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组织专家进行了分区、分片讲解,现在几乎巡讲完毕。很多基层麻醉科医生都很感兴趣,提了很多有益的问题。根据这些问题,专家们进行了多次会商,又整理出了“肌肉松弛药合理应用专家共识的问与答”,一共写了两个部分。这些内容都在《中华麻醉学杂志》上进行发表,并且在默沙东公司等单位的协助下印发了大量的单行本进行了推广,在此对他们的帮助表示感谢。

吴新民教授:我认为这一部专家共识加上问与答已经成为中国麻醉学界规模空前的指南普及活动。这个活动使得中国麻醉科医生对于肌松药有了全面、深入的认识,对于多年来大家一些比较模糊的概念进行了清理,我觉得这部专家共识及其问与答将对我国麻醉科医生对于肌松药的正确认识和合理应用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丁香园通讯员:基层麻醉科医生对于专家共识的主要问题集中在哪里?

吴新民教授:长期以来对于中国麻醉科医生对肌松药的应用,好像会用,但是详细问起来又好像不太会用,处于一个模糊的状态。为什么呢?中国麻醉科医生相比于西方麻醉科医生问题就在于,西方麻醉科医生自从接触麻醉开始,对于肌肉松弛药、神经肌肉传导的生理就有了一个系统学习,中国麻醉科医生比较多的时间是接受区域阻滞和局麻药的理论和相关技能培训,肌松药方面的知识比较薄弱,对于肌松药的处于一个“雾里看花”的状态。所以呢,专家共识不仅从理念和正确应用方面都做了一个很大的推广,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反映过来的一些问题主要集中在要不要监测?要不要拮抗?针对这些问题,我们也在专家共识问与答里面做了明确的解答。

丁香园通讯员:专家共识里的第一个方面谈的是肌松药的合理选择,那么对于快速诱导插管肌松药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

吴新民教授:对于常规手术来说,为了病人的舒适,也为了给外科医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手术环境,我们主张进行快速诱导;另外,对于一些饱胃病人,比如说吃了东西就来接受急诊手术的病人,我们也主张进行快速、连续诱导。

吴新民教授:不管是快速诱导、还是快速、连续诱导,我们都主张应用快速起效的肌松药,缩短置入喉罩或气管插管时间,维护气道通畅、防止返流误吸。琥珀胆碱起效最快,但是不良反应也比较明显,所以我们医院一般应用罗库溴铵,这个肌松药在非去极化肌松药里面起效最快,而且副作用较少。

丁香园通讯员:贵医院在使用这些快速起效肌松药的时候有哪些独特经验呢?

吴新民教授:刚才谈到琥珀胆碱有很多缺点,除了引起肌束震颤之外,还能引起胃内压升高、眼内压升高和颅内压升高、血钾升高,特别是招致心率减慢及心律不齐。这个药1995年被FDA禁止用于小儿,在中国还没有这方面的规定,但是我们医院还是在这方面比较谨慎,除了在手术室外急诊抢救病人时应用,一般情况下选择罗库溴铵,因为它起效快,作用时间也还可以。

吴新民教授:罗库溴铵除了起效快之外,对于心血管影响比较小,循环比较稳定,有很多优点。但是要注意的问题是追加剂量要递减,所以一开始大家不太了解,插管之后30~40分钟就追加恒定剂量(一般是1/2插管剂量),后来我们发现完全不需要这样给药,如果是按照这样的剂量,手术结束之后拔管就比较困难。我们的经验是插管的时候给予每个病人50~60mg(0.6mg/kg),插管之后30~40分钟再给予病人20mg或者10mg的追加剂量,手术结束之后再适当给予拮抗药就比较容易拔管,避免罗库溴铵的残留作用。

丁香园通讯员:也就是说按照你们的这个经验,肌松药残留阻滞的问题就不会特别大。

吴新民教授:是的,我们认为所谓的肌松药残留阻滞的问题关键在于掌控好剂量,一定要根据病人的病生理特点、手术时间、手术对肌松的要求,因人而异地确定适当的剂量。

丁香园通讯员:在我们之前的采访中,俞卫峰教授谈到他们的一个经验,就是“在TOF监测下追加剂量”。你如何看待这个观点?

吴新民教授:我们在TOF监测的问题上可能有不同之处,第一个,我们医院TOF机器不多,不是每台手术都能够安排TOF进行监测;第二个,我们发现TOF不一定能够给予很准确的数据,还有很多改进的地方。

吴新民教授:举个例子来说,有些病人已经醒了,都快坐起来自己要把气管内的管子拔出,可TOF值还只有70%,有人认为是手部温度下降造成的,也有人认为TOF记录神经肌肉收缩的时候需要有一个超强刺激,如果刺激强度不够,电压就有衰减,需要重新启动一次超强刺激。诸如此类现象,真正的原因都还没有找到。所以在临床经验有了一定程度积累的时候,TOF实际上能够提供的帮助不是很多。我个人的观点是:用TOF做科研还可以,做临床监测还有一些问题。

吴新民教授:相比之下,脉搏血氧饱和度没有进行任何推广,但是没有一个麻醉科医生能够离得开它,因为它对于及时判定病人是否缺氧实在是太有用了。

丁香园通讯员:另外一个方面,当我们谈到肌松药合理应用的时候,不可避免还涉及到拮抗药的使用。这个方面,贵医院有哪些经验值得分享?

吴新民教授:全世界麻醉学领域有三大区域,其中北美和北欧都规定使用非去极化肌松药之后应该进行拮抗,如果用了拮抗药还出现肌松药残留阻滞的话就是药物合并症,如果没用拮抗药出了问题就属于违反用药指南,会被人告。所以,自从我1987年从加拿大回来之后就立下了规矩:给予非去极化肌松药后必须使用拮抗药。

吴新民教授:在我国,常用的拮抗药是新斯的明和阿托品。按照加拿大的做法,一般是每公斤体重应用0.07mg新斯的明加上1/2剂量的阿托品(也就是0.035mg/kg体重),在同一个注射器内给药。但是在我们医院对这个剂量进行了改良,一般是2.5mg新斯的明加上1.25mg阿托品,后来也发现2mg新斯的明加上1mg阿托品也够了,2mg比2.5mg更好抽取。如果剂量还不够的话,可以多加一次,但是新斯的明总剂量不能超过5mg。

丁香园通讯员:近年来出现一个新的拮抗药物,也就是通过环糊精与罗库溴铵的结合来实现神经肌肉阻滞逆转。能否介绍一下这方面的最新进展?

吴新民教授:2009年SFDA批准了环糊精在中国进行临床试验,分为两大块,一个是罗库溴铵深阻滞时候给予每公斤体重4mg环糊精,另一个是罗库溴铵浅阻滞时候给予每公斤体重2mg环糊精,前一个由于布为教授负责,后面一个由我们医院负责。

吴新民教授:我负责的这部分试验在国内有6个中心,在国外有4个(1个在比利时,1个在挪威,2个在丹麦)。一共有291位病人,包括中国人和高加索人,所有数据已经出来,正在写报告,预计最后结果将在今年的麻醉学年会上发表。但是在这里可以先给丁香园的朋友们小小透露一个消息,也就是环糊精能够拮抗罗库溴铵浅阻滞时间为1分37秒,而对照组新斯的明拮抗罗库溴铵浅阻滞的时间为9分5秒,也就是说环糊精拮抗罗库溴铵浅阻滞的时间要快5.7倍。

丁香园通讯员:那么,您如何解读“环糊精拮抗罗库溴铵浅阻滞”的临床意义?

吴新民教授:我认为,环糊精拮抗肌松药的发现和应用将是肌松药领域的一大革-命。因为环糊精对于罗库溴铵的拮抗是属于特异性拮抗,用药之后能够立即阻止肌松药发挥作用,这样就使得麻醉科医生应用肌松药时能够更加“得心应手”,最大程度地为外科大夫创造一个稳定的肌肉松弛条件。

吴新民教授:另外一个方面,对于特殊病人,比如那些困难插管的病人,一开始没有预计到,给予肌松药之后发现根本插不了管,这个时候肌松药已经用了,只能通过扣上面罩来维持通气,等待肌松药的药效过去。更极端的是,碰上不能插管,不能通气的病人,也就是麻醉科医生所担心的“恶梦”,处理不当很容易出现问题,但是如果用了环糊精来拮抗,就能快速恢复病人呼吸,帮助麻醉医生保证病人的安全。因此我认为这个临床意义相当重大。

丁香园通讯员:希望能看到这样好的结果。再次感谢您接受丁香园的采访。

吴新民教授:也感谢你们的采访。代我向丁香园的朋友们问好。

编辑: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