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访长达 30 年的心肌病 你见过吗?

2015-08-15 18:15 来源:丁香园 作者:Tylen Chen
字体大小
- | +

近期,来自伦敦 St. Bartholomew 医院的 Dominic 博士等在 Circulation 杂志上分享了一则致心律失常性心肌病病例,随访时间长达 30 年,下面一起来见识一下吧!

病史简介

1985 年,一男性患者,29 岁,因宽 QRS 波型心动过速,多种抗心律失常药物无效而反复电复律治疗,入院进一步治疗。主治医生考虑患者心律失常的病因是病毒性心肌炎。入院后 ECG 和心脏超声检查皆正常。住院期间出现两种不同的心动过速,都是左束支阻滞形态和轴下偏,但周期长度不同(370 ms 和 240 ms),且有渐变过渡的趋势。

患者出院后一直服用多非利特控制心律,情况较好,直到 2009 年再次复发 VT(见图 1)。电复律后,ECG 显示 V5 导联 T 波倒置,V1-V3 出现数个 epsilon 波。心脏 MRI 显示右心室扩大(115 mls/m2),EF 值降低(34%),但未见室壁假瘤或游离室壁运动障碍。

1.JPG
图 1. 2009 年复发室性心动过速时的 ECG

回顾患者既往的 ECG(见图 2),1985 年的 ECG 中去极与复极皆未见异常,但 T 波倒置有恶化的趋势,先是 V2,接着 V3,最后出现 epsilon 波后延迟>55 ms(黑色箭头所示)。到了 1994 年,以现在的诊断标准而定,患者已符合心律失常性心肌病的诊断。

3.JPG
图 2. 1985 年至 2009 年的心电图改变

随后,电解剖标测系统指导下行射频消融(见图 3)。术后 5 年,患者无再次复发 VT。

4.JPG
图 3.  电解剖标测系统所描绘的右心前后位图像

病例讨论

该病例中的患者表现出心律失常型心肌病,指的是心律失常型右心室发育异常或心肌病。病情分为三个临床期,第一阶段是隐匿期,首先出现心电图、心脏结构和组织学上的改变,但或许有严重心律失常和心脏性猝死。这期间可能出现间歇性胸痛、ST 段抬高和心肌酶释放,考虑是病毒性心肌炎。

虽然初始 ECG 和心脏影像学资料正常,但在心外膜表面可见纤维脂肪性浸润病变,如果除掉这部分病变或许可以缓解随后的心律失常症状。数年间典型的 ECG 改变符合年龄相关的外显率,尤其在右心室流出道 VT 患者出现这些改变,表明诊断应为致心律失常性心肌病,而不是良性的原发性心动过速。

患者 VT 的激活模式应该是心外膜心电环从一个区域突入心内膜。致心律失常性心肌病是心外膜病变所致,虽然通过直接心外膜射频消融术可明显改善症状,但其他病例报告提示,从心内膜腔对心外膜基底层进行射频消融是可行的。

知识扩展

Epsilon 波是 FontaineG 在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发育不良患者的心电图上发现并命名的一个波。该波位于 QRS 波之后,波幅很低,但能持续几十毫秒,是因部分右室心肌细胞除极较晚而形成。

查看信源地址

编辑: 陈润泰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