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伦敦召开的 ESC 2015 会议上,来自中国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的超声领域专家舒先红教授发表一篇探讨心脏起搏最优方式的文章,主要讨论了「右室流出道起搏与右室心尖起搏的疗效差异」。
舒先红教授研究团队开展了一项双盲、随机、单中心前瞻性临床试验,根据患者的双心室功能、心脏同步性、心脏重塑及瓣膜反流等多项指标,比较右室流出道起搏(RVOT)与右室心尖起搏(RVA)两种治疗方式的优劣。
该研究共入组 96 例高度或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的患者,随机分为 RVOT 组与 RVA 组接受对应的起搏治疗,之后完成其随访工作。第一年随访为每 6 个月进行一次。然后在下次置入起搏器前每 1 至 2 年进行一次随访,如果患者起搏器良好,无需更换,继续随访年限为 8 年。81 例患者完成了随访。
随访完成的检查项目包括二维彩色组织多普勒成像、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评估指标包括双心室功能、心室同步性、心脏重塑情况及瓣膜反流程度。
统计分析结果显示,RVOT 组左室舒张末期容积及右室收缩末期容积显著大于 RVA 组,RVA 组心室同步性方面劣于 RVOT 组,两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无显著差异。同时,RVA 组整体纵向应变(GLS)及平均心肌收缩(Sm)均低于 RVOT 组。
两组三尖瓣反流术后均有所增加,RVOT 组更明显。另外,两组的左心房直径(LAD)、二尖瓣反流及肺动脉收缩压(PASP)升高,三尖瓣环收缩期位移(TAPSE)显著降低,但两组无差异。
舒先红教授指出,RVA 组长期随访表现出左室不良重塑及收缩功能恶化,GLS 及 Sm 对于这种恶化十分敏感,而 RVOT 改善了上述不良预后。但是 RVOT 并不能改善 LAD、PASP、TAPSE 及二尖瓣反流等不良预后。虽然 RVA 组 LVEF 显著降低,但数值依然在正常范围内,这提示对于无结构性心脏疾病的患者,RVA 是安全的。
欧洲心血管学会大会(ESC 2015)的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 ESC 2015 会议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