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五洲会|房颤消融:冷冻还是射频

2015-10-31 21:18 来源:丁香园 作者:赵锐
字体大小
- | +

在第二十六届长城国际心脏病学会议暨第九届北京五洲国际心血管病会上,来自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的白融教授就房颤消融选择冷冻还是射频做了介绍。

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 房颤)是临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目前中国约有 800 万房颤患者,随着高龄人群的增加,房颤的发病率逐年上升。白融教授指出,探索更加有效的房颤治疗方法对目前国内的房颤患者尤为重要。冷冻消融是射频消融之后发明的新技术,也称为第二代消融术。医生采用冷冻消融球囊导管对患者的肺静脉进行隔离,使异常电生理的细胞组织遭到破坏,从而达到治疗房颤的目的。

优势性

白教授指出,冷冻球囊可以将组织内膜完整保留,而射频消融则使组织内膜破裂。对于细胞内的超微结构,冷冻球囊对比射频消融术损伤更小。相比射频消融,冷冻球囊所使用的能量更低,避免损伤异常组织的邻近正常组织,而且可以使手术时间大大缩短,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率。对于医生的学习曲线,冷冻球囊的学习曲线更短,可以使医生更快地掌握这一门技术,随着手术熟练程度的增加,手术成功率也会大大增加。

有效性

新技术是否有效,白融教授给出了肯定的答案。在 292 例实行冷冻球囊的患者随访中,282 名患者完全康复,成功率高达 96.5%。

但是,白融教授也提出了暂时无法回答的问题,消融的时间,为什么是 240 秒,或是 180 秒,现在必须得出消融时间和有效性的关系,避免长时间的消融。因为长时间的消融意味着对周围组织照成更大的损伤。所以目前我们应进行以下处理:消融部位没有完全消融,我们需要改变的不是消融时间,而是消融位置,也要避免对同一位置的再次消融。      

安全性

白教授指出,无论是射频消融还是冷冻球囊,都存在一定的手术风险,但冷冻球囊的手术安全性更高。相比于射频消融术,心包填塞发生率低,冷冻球囊消融术后消融部位组织内膜表面光滑,降低创面血栓栓塞的形成。对于食管瘘的问题,无论是射频消融术还是冷冻球囊消融术都会有风险。

另一个主要问题是膈神经的损伤,冷冻导管消融不是点对点的消融术,可能会使膈神经的损伤增加。在手术过程中,暂时没有可靠的方法预测这一并发症的发生。但在随后的随访中,大部分损伤是一过性的,大部分可以恢复,随访中,一名患者恢复的时间长达一年。

总结

在会议的最后,白融教授进行了总结:房颤仍然是目前十分常见的疾病,冷冻球囊技术对于房颤的治疗有更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虽然射频消融术面临着诸多挑战,但是冷冻导管消融术仍然还有许多没有解决的问题。

编辑: 任杨源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