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折麦布悖论:降低胆固醇却增加动脉粥样硬化风险?

2012-05-15 10:28 来源:丁香园 作者:李慕白
字体大小
- | +


在依折麦布治疗过程中,平均LDL-C 的下降的四分位数与CIMT改变的之间的关系

依折麦布可以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但同时其对胆固醇的运输和代谢存在复杂的作用。因此,LDL-C的降低并不能诠释依折麦布的整体效应。为此,来自美国华盛顿大学医院心脏中心的Allen J. Taylor等人进行了一项研究,研究以ARBITER 6-HALTS试验为背景并根据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的改变来评估疗效,进而探究依折麦布的累积暴露与治疗效果间的关系。研究结果在线发表在最近一期的European Heart Journal上。

研究纳入ARBITER6-HALTS试验中159例被随机分配到依折麦布治疗并完成终点事件最后影像评估的患者。而ARBITER试验受试者的纳入标准包括冠心病的已知患者或高危人群,并使用他汀类药物治疗,同时LDL-C小于100 mg / dL且HDL-C小于50mg / dL(男性)或55mg / dL(女性)。并定位于颈总动脉远端侧壁来测量平均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研究人员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模型来分析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变化与基线特征、治疗效果以及依折麦布累积暴露(疗程×剂量×依从性)间的关系。依折麦布使LDL-C从84±23 mg / dL 降至66±20 mg / dL,但对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并未观察到效果(CIMT基线为0.898±0.151mm,净改变为-0.002mm,P= 0.52)。然而, LDL-C与 CIMT的改变呈负相关,即LDL-C的下降幅度越大,则CIMT的进展幅度越大(r =-0.266,P <0.001)。在单因素分析模型下,CIMT的改变,与基线LDL-C、甘油三酯(TG)、超敏C-反应蛋白以及收缩压相关。且与甘油三酯的改变直接相关,并与超敏C-反应蛋白的改变负相关。而在控制LDL-C、依折麦布累积暴露、基线和治疗过程中的其他变量的多因素模型中, LDL-C下降幅度的增加(P= 0.005)和药物的累积暴露(p = 0.02)与依折麦布相关的CIMT进展有关。

在ARBITER-6试验中,接受他汀类药物治疗的冠心病患者以及高危人群,依折麦布的药物累积暴露越大以及其使LDL-C的降幅越大均会导致矛盾性的CIMT进展。这些研究结果提示依泽麦布可能存在脱靶效应。

查看信源地址

编辑: limubai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