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指出心衰患者症状表现可与客观检查指标不符

2012-07-09 13:53 来源:丁香园 作者:颜红菊
字体大小
- | +

据波兰特市俄勒冈卫生科学大学博士生,注册护士,护理学士Quin Denfeld称:检测同一诊所中至重度心衰患者的三项临床指标---左室射血分数,肺毛细血管契压,心脏指数。研究发现,三项指标无论是单独或是相互组合,均与身体症状无明显关系。Denfeld在美国心力衰竭护士协会会议中指出:常被作为临床试验或评估疗效终点的客观检查指标,不能用来反映心衰患者的病症程度。

“症状表现应该和客观变量一起测量”她说,这一点很重要因为这关系到患者生活质量和监测症状的能力,”Denfeld说,“症状认识是心衰自我照顾的一个关键组成。识别心衰特征性症状并开展针对性治疗可改进自护能力,尽可能避免重复住院,提高存活率,改善生活质量

总体而言,先前研究已证明,心衰患者客观检查指标与病症程度并无直接关系。尽管如此,仍需根据客观检查确定治疗方案,评估疗效。为探索客观评估因素与病症程度之间的关系,Denfeld和他的同事对一项研究数据进行二次分析。此数据源于俄勒冈卫生科学大学心衰专科接诊的成年患者症状研究。包括当前分析在内的167名患者全部都完成了心衰躯体感觉量表,这种量表用于测量非特异性症状,例如疲劳与体重增加,呼吸困难等急性症状。这种量表也很适用于晚期心衰。患者的平均年龄是56岁。大部分是男性(61%)、白人(87%)和非缺血性心衰(62.3%)。

在研究中客观检查指标在心导管插入之前和之后分别获得。在所有患者中,平均射血分数是27.3%,平均肺毛细血管楔压是18.4mmHg,平均心脏指数是2.09L/min/m2

平均心衰躯体感觉量表分数是24.6,表明大部分病人有身体症状表现,Denfeld说,三个客观检查指标没有一个与心衰躯体感觉量表分数相关。与病症程度相关的唯一变量是测定体能的杜克活动指数。体能状态较差与病情加重有关。

Denfeld称,心衰人群的临床研究应结合其他临床指标测定患者病症程度。探寻心衰病症程度相关生理指标的进一步研究可能是件有趣的事。

另外,她说,未来研究也可能探讨在症状表现中的性别差异,妇女,比如,往往有较高的射血分数和可能不同的症状认识。

查看信源地址

编辑: yanyingchuan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