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T-proBNP和cTnT是心肌发生应激和损伤后释放的生物标志物,两者水平与心衰发生风险相关,并且可被某些因素调节。但目前对影响这两者的因素,尤其是生活方式因素,在心血管危险因素长期存在的老年人中的影响还不确定。鉴于此,来自马里兰大学心内科的ChristopherR.deFilippi等人进行了一项研究,研究结果发表在2012年12月18日JACC杂志上。作者认为老年人进行体力活动可降低NT-proBNP和cTnT水平以及心力衰竭的发生风险。
该研究为多中心、前瞻性、观察性队列研究,共纳入5888名65岁及以上、无心力衰竭的老年人,其中2933人分入NT-proBNP水平组,1757人分入cTnT水平组。分别检测了cTnT、NT-proBNP的基线水平和随后2到3年的水平;在此基础上,再分别测量了参与者的体力活动,用综合体力活动积分来表示活动强度。
研究结果:NT-proBNP水平比基线水平高出25%,达到190pg/ml,cTnT水平比基线水平高出50%,cTnT基线水平为3pg/ml。综合体力活动积分最高的参与者与综合体力活动积分最低的参与者的NT-proBNP、cTnT水平之比分别为0.5(95%可信区间:0.33到0.77)和0.3(95%可信区间:0.16到0.55)。心肌标志物浓度增加的概率是与体力活动积分成负相关的;此外,体力活动的积分越高,心力衰竭的长期发生率越低,心肌标志物的浓度越高,心力衰竭发生的风险越大。
该研究发现,适度的体力活动对早期的心力衰竭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它可以预防心肌的损伤和抑制神经、体液系统的激活。因此,改变长期静坐的生活习惯向体育运动方向转变,有利于降低心肌标志物的水平和心衰发生的风险,并且有利于提高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