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 年 3 月 14 日,JAMA Internal Medicine 杂志在线发表了由国家卫生计生委「2012-2014 年度卫生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支持、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牵头组织实施的 China PEACE 回顾性 CathPCI 研究结果。
「冠心病医疗结果评价和临床转化研究(China Patient-centered Evaluative Assessment of Cardiac Events, China PEACE)」中回顾性冠脉造影和介入治疗(coronary catheterization and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CathPCI)的研究结果显示 2001-2011 十年间我国冠脉造影和介入治疗(PCI)手术量迅猛增长,手术技术进步显著,然而诊疗不规范性仍普遍存在。此研究是继 2015 年英国《柳叶刀》杂志发表 China PEACE 回顾性急性心肌梗死研究后,该课题组在我国医疗结果评价领域的又一重大突破。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医疗体制改革和医疗投入的增加,我国 PCI 的年手术量急剧增长,2014 年已超过 50 万例。然而,全面反映我国冠脉造影及介入治疗诊疗模式和医疗结果的高质量临床研究数量极其有限,客观定量数据严重匮乏,制约了政府政策和行业指南的科学制定。
在该背景下,课题组在全国牵头组织实施冠脉造影和介入治疗医疗质量和结果评价研究。研究采用两阶段随机抽样设计,通过抽取 2001 年、2006 年和 2011 年全国城市地区有代表性的 55 家医院 11241 位患者的病例,评估十年间我国冠脉造影和介入治疗住院患者的临床特点、治疗模式、医疗质量和院内结局的变化趋势。研究设计方案已于 2014 年在英国 BMJ Open 杂志上先期发表。
2001-2011 十年间,随着政府在医疗卫生领域投入的持续加大,使百姓「看得起病」的效果在本研究中显现明显,冠脉造影和 PCI 的住院患者数分别增加了 17 倍和 21 倍。与此同时,PCI 的治疗模式发生较大变化,经桡动脉手术的比例从 2001 年的 3.5% 增至 2011 年的 79.0%;药物洗脱支架的比例从 2001 年的 18.0% 增至 2011 年的 97.3%,其中多为国产支架。上述结果提示,既往十年间我国冠脉造影和介入治疗无论是在数量和技术手段等方面均取得长足进步。
然而,研究结果揭示的诊疗不规范普遍存在的问题也值得高度关注及反思。尽管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所占的比例逐年增加,然而在 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中,直接 PCI 的比例不到三分之一,且十年间无显著增加。冠脉造影阴性率约为 60%,且十年间没有明显下降。药物洗脱支架的使用比例远高于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国际公认的质量评价指标的相关信息在病历记录中缺失严重,如直接 PCI 患者到院时间的记录率不足 10%,球囊扩张时间的记录率不足 5%, 使得直接 PCI 的及时性无从评价。此外,PCI 成功率、造影剂使用量、出院带药等记录的完整性,以及手术安全性的监测也普遍存在问题。提示我国冠脉造影和介入治疗住院期间的诊疗规范性亟待加强。
China PEACE 回顾性 CathPCI 研究是我国首个全国代表性的冠脉造影和介入治疗医疗质量和结果评价研究,结果既显示了我们的长足进步,也揭示了诊疗不规范普遍存在的严峻形势,提示我国现行的相关医疗质量评价和监测体系亟待进一步完善。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大国,医疗资源总体短缺仍然是面临的突出问题。
因此,当务之需是全面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尤其是在心血管疾病等重大慢病诊疗过程中高值耗材等使用的规范性,有效控制医疗浪费,降低医疗成本,用最小的投入取得最佳医疗结果。该项研究结果恰为解决上述问题的政策制定和行业规范提供了重要科学依据。
目前国家卫生计生委卫生公益性行业专项和科技部「国家支撑计划」资助的针对性改善研究 China PEACE II,ChinaPEACE III 和 China PEACE IV 正在顺利推进中,这些研究结果将在未来几年相继问世,对提高我国整体冠心病等疾病的诊疗规范性将发挥重要作用,最终实现研以致用、研为改善的目的。